大夏国立国之初,开元皇帝定下规矩,历任皇帝都得在继承人四十岁前传以皇位,自己退居太上皇,辅佐朝政。
有国典国法,还有地蕴法师和文臣武将在,无论皇帝的资历如何,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即便如此,开元皇帝有训,如果夏家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皇帝可以和地蕴法师、丞相及左右太师商议,不计血缘选择合适的帝王人选,让他拜夏皇为亲,改姓夏即可,并从他这支往下传。
而且,即使皇帝不同意,只要地蕴法师、丞相、左右太师和枢密院大统领、大将军、御前将军、两位御使都认为继承人不妥,就可以另选他人,一旦决定,任何人不得违背。
为了培养继承人,并避免皇子皇女们争权夺势,重蹈前朝战乱覆辙,开元皇帝只娶了一位王后,只有两个孩子。
长女成为贞元皇帝,次子封为东辰公。开元皇帝规定东辰公的爵位只能由皇帝在退位前封给继任者的兄弟姐妹,只能一位且不可世袭。
贞元皇帝的弟弟没有儿女,贞元皇帝便将她认为没有次子适合为王的长子送往朋园,给弟弟抚养。
世事难料,贞元皇帝的次子英年早逝,女皇只好召长子回宫。长子虽不敏,但宅心仁厚,最终继承大统,成为隆光皇帝。
又过了一些年,隆光皇帝要在自己的两个孩子中选定继承人,并将另一位封为东辰公,让其移居朋园,而与此同时,上一位东辰公将失去爵位。
虽说皇亲们的生活挺富足,但隆光皇帝的舅舅对他有养育之恩,比他的父母对他更亲、更好,他实在不愿让舅舅失去爵位。
经过再三考虑和多方努力,隆光皇帝成功说服文臣武将,破了开元皇帝只封女皇之夫为王的例,封东辰公为平远王,迎回皇宫居住。然后才将次子封为东辰公。
隆光皇帝的长子祯徽皇帝继位,三年后隆光皇帝过世,而后不到一年平远王也去世了。
虽然平远王并非世袭的爵位,平远王后来收养的妻妹的孩子及后人们也很安分,但祯徽皇帝心里始终有个担心——他不想在日后将他不喜欢的弟弟封为平远王,更不想让他再回宫。
就在祯徽皇帝在位期间,地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事件——洪荒开始由北向南急遽异变。
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星见和法师们都束手无策,整个地界陷入一片恐慌,人们担心末日即将到来。
祯徽皇帝不安之余,以触怒天意为由改变了一些政策,顺便取消了平远王的爵位,并亲自上己峰祭拜。同样不明原因,洪荒异变之后未再波及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