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县衙,迎面是两座亭子。王二介绍说第一座叫宣诏亭,宣读官家诏书的地方;第二座叫颁春亭,是知县每年颁布官家春天劝农诏令的地方,等于春耕誓师大会的会场。大堂前边立着黄庭坚所书太宗御制戒石,上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提醒官吏要公正廉明,当然好像效果不大。
接着绕过大堂,到了二堂,这才是知县办公的地方。王二先进去报告:“启禀知县相公,王有志高全二人带到。”王有志听得浑身别扭,这怎么听起来跟带犯人一样?正委屈着,就听见知县说:“让他们进来吧。”王二赶紧跑出来让他们进去,自己站在门口垂手侍立。
第一次见宋朝的县处级干部,还是自己顶头的父母官,二人不敢怠慢,上前作了个深揖,口称“小人高全,王有志拜见恩相”。高全更是庄重,虽说是县团级,理论上团长跟县长平级,但后世团长转业能在县里安排个科局长就相当不错了。他不过一个小连长,转业后说不定就给安排哪个乡村中小学去当保卫科长了,知县对他来说是很大的大官。
知县不吭声,又批了一会公文,一抬手:“坐”。王有志把装着20两纹银的小布包放在知县的书案上,说:“一点薄礼,不成敬意。”知县没吭声。
两人坐下,屁股只敢坐四分之一,态度十分恭敬。知县提了一下银子,分量也还满意,又一抬手:“看茶”。旁边的差人端了茶盏来,高王二人一看里面却没有茶水,心中不安,搞不清楚这是不欢迎还是什么意思。其实他们不知道,南宋待客就是只上空茶盏。
知县叫钱惟庸,字伯中,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30多岁,白净脸,眼睛半眯着,似笑非笑,也不说话,显得居高临下,高深莫测。
高全知道领导都是要等下级先汇报,于是先自我介绍,还是澳洲归国遇海盗落水,后来在蒲业塘村民帮助下,如何在海上帮范海杀败海寇,后来到临安府,然后登记为归正人,被安排到临安县的情况。
知县听了,靠在椅背沉吟了一会说:“原来如此,本官原来以为你们是从北边来的归正人,这样更好。”王有志一听,敢情知县也是个“恨北人士”。
王有志接着说来到临安县之后的事,如何跟锦绣虎动手,如何识破大青龙,如何跟他赌斗,高全如何赢了,青龙帮被迫退走。知县听得身体前倾,两眼放光,连声叫好。原来他眼睛并不小,只是故意眯着。
虽然他之前范都头已经向他汇报过了,但范都头拙嘴笨舌,哪有王有志讲的精彩?他如同听武侠小说,十分过瘾;另一方面,县里出了这样能打的,而且完全可以收在麾下,无疑是一大助力。
王有志趁热打铁,说:“我这兄弟,不但武艺高强,更兼文武双全。来临安县这几天,我们也到处转了转,看到到处是丰收景象,其乐融融。完全不似其他州县,百姓多愁苦。我就不由得感慨,赋诗一首。还请恩相赐纸笔,我等将此诗献上。”他再次刷新了高全的认知,昨天还没听说过的诗,今天就敢说是自己写的,做人还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知县听了,原来半眯的眼瞪得圆圆的,没想到这两个豪侠居然还会写诗?不敢怠慢,忙命人笔墨伺候,同时带他们走过去。王有志道:“大全,你给知县相公写出来。”他一边向知县解释道:“他字写得比我好,那首诗他也帮着润色过。”一副大哥提携小弟的样子。
高全鼻子都快气歪了,但也没辙,只好把董嗣杲的那首田园诗写下来:小策盘旋草舍东,东西拾穗走儿童。村家闲有秋收处,愁语酣歌自不同。
知县原以为他们也就是能写首打油诗,没想到竟然是如此佳句,而且高全的字自成一家,比自己的还好。这首诗也很应景,最后一句按王有志的解释,是说自己治下的临安县搞得好,老百姓酣歌笑语,不似有些地方只有悲苦愁语,完全可以写到收获后的呈文里去。
他搓搓手,说:“不想贤昆仲竟然是在野大贤,深藏不露。这首诗虽好,但前面最好写几句序言。”
王有志忙说:“我等才疏学浅,恩相进士及第,才华横溢,世人皆知。不如知县相公来写吧?”
知县看他没听懂,也不再遮掩了,一拍高全的胳膊说:“如此,本官说,你写。”高全赶紧拿起笔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