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京(1 / 2)

关于漕运的赔本,不用林煜过多解释。

以这三个“学生”的身份,也都能接触到,每年大明要在漕运上,亏掉多少国家财政。

偏偏还不能停。

一停,北京城和朝廷的运转,也得立马瘫痪了。

“漕运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停下。”

杨荣叹息着说道:“就连漕运本身,也是太宗陛下的无奈之举。若是不用漕运,没有江南的钱粮支持,那北京就无法作为大明的新都。但大明要迁都北方,又是必行之事,早在太祖高皇帝时期,就数次考虑过要往北方迁都。”

这里面的缘由不用多说,因为北方自汉唐之后,就长期在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反复拉锯。

罪魁祸首肯定是儿皇帝石敬瑭。

北宋也脱不开干系。

燕云十六州便是“北京城”,这里脱离中原汉家王朝的统治,已经太久太久了。

少说也得有几百年的时间,而被蒙元复归一统,也才是一百多年前的时候。

再加上北京作为元朝的都城元大都……

朱元璋意识到大明初立,要想挽回北方汉人士民的人心,仅仅靠几句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远远不够的,鼓励北方百姓恢复汉冠是第一步。

迁都北方城市,就是第二步。

朱元璋还让太子朱标,专门去洛阳、长安等几个前朝旧都考察过。

还是那句话,小冰河期的轮番肆虐,加上黄河大改道。

地处关中平原的长安已经落寞,距离人口最多,经济实力也最强的江南,又太远了。

迁都长安,很容易形成王朝的分裂离心力。

迁都洛阳似乎合适,但洛阳处于中原地区,无险可守,而且自江南崛起后,洛阳的经济重心地位,早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朱棣千挑万选,最终选定了北京,这个过去的“燕云十六州”。

这里距离长城很近,本身又是燕云十六州,属于北方军事重镇。

在经济重镇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那就退而求其次,选定一个军事重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不光是后世对大明的总结,也是大明实际要贯彻的国策。

北京一旦陷落,也就意味着北方全境距离沦陷,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迁都北京,进可安抚中原汉民,退可控扼燕云十六州,平衡南北。”

“但……”

“迁都北京,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它只是对于王朝的维稳而言,相对来说利处最大,而除了利处,剩下的就全是弊端,这个弊端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掘毁整个大明王朝的根基。”

掘毁整个大明王朝的根基!

对于林煜的话,在座三人没谁觉得是在危言耸听。

就连此前不怎么了解林煜这号“人物”的郑和,此刻也在认真思索。

于谦思索片刻,说道:“林先生的意思是……黄河水患?”

林煜没有说话。

杨荣接过回答:“黄河水患纵然严重,可那也只是一部分因素。林先生的意思,我差不多应该是明白了,朝廷不论迁都北方哪里,最终带来的结果,都是南北失衡,作为政治中心的庙堂朝廷,与国家的钱袋子江南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