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忠顺王vs镇国公(2 / 2)

三人怀揣着各自的思量,在通州码头顺利登陆,旋即在一众护卫的严密护送下,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马蹄哒哒,车轮滚滚,却掩不住三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踏入京城,繁华喧嚣扑面而来。赵轩与林如海先护送忠顺王回府,王府朱漆大门在日光下威严赫赫。二人勒住缰绳,下马立于府前,静静目送忠顺王稳步踏入府内,待那厚重的门扉缓缓阖上,阻隔了内外视线,二人才转身,并肩离开。

不多时,林府那熟悉的大门再次被叩响。小厮开门一瞧,见是老爷与赵轩,忙不迭地高声禀报。林黛玉正在内室闲坐,听闻声响,心中一动,莲步轻移而出。待看清来人真是父亲,惊喜之色瞬间溢满双眸,那本就娇美的面容愈发显得明艳动人。赵轩亦是眉眼含笑,目光温柔地看向黛玉,轻声说道:“林妹妹,姨父已然平安送到,过两日我再来拜访。”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带着几分关切。

林黛玉听得此言,脸颊微微泛红,恰似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羞答答地轻声应道:“有劳轩哥哥了。”那垂落身侧的柔荑不自觉地轻轻绞着衣角,似在掩饰内心的羞怯与欢喜。一时间,林府门前气氛旖旎,仿若春日暖阳下最美好的画卷。

第二日清晨,金銮殿外晨光熹微,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许久未曾在朝堂现身的忠顺王,迈着沉稳却透着肃杀之气的步伐踏入殿内。他身着一袭紫袍,腰佩玉带,本该是意气风发之态,可此刻脸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将至的夜空,满是阴霾。一路上,那些平日里惯于逢迎、想要上前打招呼套近乎的官员,刚一靠近,触及他那冰冷刺骨的眼神,便被吓得硬生生退了回去,无人敢再多言。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随着一声高呼,皇帝宣帝龙袍加身,威严入座。各部官员依次出列,有条不紊地汇报着政务,一桩桩、一件件,或关乎民生疾苦,或涉及边疆防务,皆条理清晰。随着汇报渐近尾声,众人都以为今日这场朝会即将在平和、有序的氛围里圆满结束,可谁也没料到,就在宣帝即将宣布退朝之际,忠顺王却身形一动,大步跨出班列。

他上前一步,跪地叩首,声音洪亮而冷硬:“陛下,臣有本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瞬间打破朝堂的平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宣帝微微挑眉,目光扫向自己这位久未谋面的亲弟弟,沉默片刻,开口道:“讲!”

忠顺王挺直脊背,眼中寒芒毕露,高声奏道:“臣弹劾镇国公,徇私枉法,勾结漕帮侵吞漕粮,其心可诛,意图谋反!”此言一出,仿若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轰然炸开,百官皆惊,面面相觑,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原本安静的大殿瞬间被喧嚣与惊愕填满。

宣帝闻听此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原本扶在龙椅扶手上的手也微微收紧,目光如炬般射向忠顺王,整个朝堂的空气仿佛都在这一刻凝固。镇国公位列朝堂多年,是开国勋贵之后,虽如今势力渐不如前,可根基犹在,朝堂上下有诸多与之交好或沾亲带故之人,忠顺王这一弹劾,无疑是捅了马蜂窝。

短暂的死寂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议论声此起彼伏。有几位老臣面露惊惶,交头接耳小声嘀咕,似在权衡利弊;与镇国公走得近的官员则按捺不住,纷纷出班,或欲辩解,或怒目而视忠顺王,声称其血口喷人。

镇国公本人倒是沉稳,他先是向宣帝行了大礼,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冤枉。臣久未离京城,如何与漕帮勾结。况且漕帮一事,臣根本无法插手,怎会与之勾结?”他言辞恳切,眼神坦荡,可忠顺王哪肯罢休。

忠顺王冷哼一声,从袖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证据”——几封密信,信上似有镇国公与漕帮往来的只言片语,还有关于漕粮调度异常的记录。“陛下,这是臣在漕帮所搜到的证据,这铁证如山,镇国公妄图狡辩!”他将证据呈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