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柳生对待商人的态度十分恶劣,这主要是因为商人们在德川幕府那宽松的商业范围之下养成了贪婪,自私的性格。
他看着刚刚印出来的一页论语,上面的字体清晰规整,没有一点瑕疵。
毕竟他们这些市民要遭受幕吏们的盘剥,只是面前糊饱肚子,现在还要给朝廷交税,总感觉要活不下去了。
实际上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内工业迅速发展就是依靠廉价劳动力。
所以柳生打压威胁这些豪商,让他们低头,然后再给点好处。
柳生略带和善的笑容,拍了拍鸿池善右卫门,说道:“有句古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善右卫门,难怪你的生意能做大做强,果然聪明,你放心,朝廷向西方先进国家接轨,是支持商业贸易的。”
柳生十分满意道:“非常好,天皇同意征收商税的敕书照片底片已经处理好了,等会就送来印刷厂,将征收商税的事作为京都报纸的头条。”
到时候京都,大阪,乃至全国都会知道诸位心系国家,如此大家才会高看你们一眼。”
而柳生是在为全面维新打下基础。
柳生召集了两地的商人,向他们说了这个好消息,柳生端起酒杯,和颜悦色道:“诸位,我说的一定会做到,这一次大家能自愿上交商税,前三名者就可以和我合影,一起登上这报纸。
酒屋角落内,一名浪士正在那默默喝酒,他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嘴里呢喃道:“柳生拔刀斋,真想试试谁的拔刀斩厉害。”
不过当市民们得知从十月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不禁有了些怨言。
在第一份报纸,留点位置,安抚一下商人们是柳生打了一巴掌后给的甜枣。
有人立马问道:“要是有人抗税呢?”
有了柳生的软硬兼施,商人们自然是按照条例补交了今年的商税,两地商人总共上交了七十余万两,相当于三十万英镑左右。
柳生眼中的笑意消散,皮笑肉不笑道:“不要在这种欢庆的日子说些不利于团结的话。”
负责印刷厂技术的顾问来自美国,桑切斯建议道:“先生,要将照片印在纸上,会有些瑕疵。”
这笔钱足够柳生偿还西方国家一半的欠款,但柳生不急着还钱,他打算将这笔钱花掉,购买先进的机器,并且安排人前往西方诸国留学。
这就相当于京都和大阪成为了柳生改革维新的试点。
这第一份报纸的内容,柳生也有自己的考虑,头条是孝明天皇同意商税的敕书,之后则是讨伐长州的内容,另外还有新建工厂工人的招收,招揽合作伙伴,为几位豪商打广告等等。
柳生对此也没有办法,他要想让日本的商品可以卖出去,就得利用低价优势,商品低价售卖就得压缩成本,因为机器方面已经没法再缩减,就只能压缩工人工资,增长劳动时间,以低价劳动力作为竞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