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转危为安(2 / 2)

对方闻言却有些满不在乎:“这是小问题,按这位小太尉的年龄看,应该必然能够挺过来的,且静待几个时辰也便好了。”

吴希不免有些无语,情知对方这是正经的军医做派,说好听点叫做充满豪气,说难听了就是不够仔细了。

他于是只得复又将目光看向郭逵。

郭逵搓了搓手,其实他也觉得挺一挺便能够过得去。

不过复又想起此人不是寻常军汉,而是正经的阁门祗侯、天子使臣,又有正经自家子侄的这一身份加成,他到底是觉得也该为之多尽一份心。

于是其人开口道:“挺一挺倒也能好,不过老夫也觉得,用一些药或许能够好些,起码让我这侄儿少遭些罪呢?”

军医听到自家府君的要求,却也是一时之间有些犯难:“太尉,我素来在军中诊治外伤,这调理温养之类的活计,我这就......”

郭逵当即恍然,暗道也是自己糊涂了,军医虽然是医,但更多的是军,所擅长的领域也是十分有限的。

“这倒是需要寻民间的医者来瞧瞧了,不过这城中哪位医者比较合适,老夫这一时倒也想不起来了。”

其实他哪里是想不起来,根本就是来本州履职数月,最多就是在军中转一转,反而对民事半点未曾了解过罢了。

好在他不晓得,一旁总有人晓得,李昭玘适时开口道:“府君,州城之内的医者下官都熟悉,我这便去寻一位圣手过来便是。”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郭逵当即表示认可。

李昭玘匆匆而去,也是匆匆而归,复又带来一名较比之前那位军医,年龄更加大上不少的郎中过来。

年龄就是资历也是能力,这句话放在其他领域不一定对,即使是医生中的其他门类也不一定对,但至少于中医、内科医生之类的,这一说法是最贴切不过的。

这门学问事实上就是一门完全倚赖经验的学问。

这位郎中的做派整体上与之前的那名军医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的,其人这般表现才更符合世人眼中的中医形象。

不过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却也就没什么新奇的了。

其人慢悠悠地号脉,而后慢悠悠地开药,嘱咐人慢悠悠地煎制好,再慢悠悠地喂患者服下,如是这位患者自然就会慢悠悠地好起来。

总之经历两位擅长领域不同,却都在各自领域称得起高深的两位医者接力,到底算是完成了对种建中的救治。

也不知是谁的手段发挥了奇效,种建中原本一直急促的呼吸,此刻竟是渐渐平稳了下来,不久便化作了阵阵轻微的鼾声。

于是以郭逵、吴希为首,众人纷纷动作轻缓得退出了这个房间,只留下一名侍从在床榻之侧祗应看护着,以备不虞罢了。

到此时,吴希总算是腾出了几分精力,打算与以郭逵为首的潞州官吏们,算一算两方之间“账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