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老种经略(2 / 2)

这小将军也稍有些疑惑,似乎不太明白对方为何在这里查户口,不过其人还是答道:“某表字彝叔。”

听了这话,吴希终于恍然大悟。

是了,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并不是“建中”,因为后来的宋徽宗用年号“建中靖国”,这才迫使对方又改了名字。

历史上种家将门最辉煌的一代,老种——种师道!

不同于《水浒》的演绎,在真实的历史上,老种并非是指眼前这位种建中的伯父,如今不知道被贬谪到哪里去了的种谔,而正是这位种建中本人。

而小种则是种建中的弟弟种师中,不过估计现在也还不叫这个名字,而且大概还是个十岁上下的孩童而已。

此时见到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名将,又是这般年轻,吴希如何能不欢喜,于是便复又亲切与之交谈起来。

随着交谈的渐渐深入,他越发觉得对方真真是儒将风采,真不愧是宋初大儒种放的后人。

吴希心中暗叹,这可真是宋朝士大夫眼中完美的将领模板,也难怪对方在后来能够一步步成长为军神般的人物。

吴希还要继续拉近与对方的关系,不过随着仪仗队列整饬完好,也到了礼法所规定的出发时间,吴希终于是暂时放过了对方,转而对众人下令出发。

仪仗队列浩浩荡荡自皇城东华门而出,待出汴京外城城门后转而南行,渐渐提起速来。

这也是吴希几次催促的结果,毕竟以这个时代的行进速度,若是顾及体力缓缓行进,等到了七八百里外的颍州,欧阳修怕不是尸骨已寒。

毕竟也算是天使仪仗,因此队列中却是并不缺少畜力的。

而在吴希这位领头人的催促之下,众人虽然都觉得有些辛苦,却也忍耐着,在一天之内便跑出了七八十里路程。

直到咸平县境内,吴希骑在马上也觉得劳累,天色也渐渐昏暗下来,这才终于命令全员就在咸平驿馆休息。

说起来,韩锐那厮主动要求留在怀远驿看家,躲避了这一场苦累的行程。

而忠心耿耿的韩三却是不避辛苦,主动跟了过来,此时正在吴希房间勉力来劝。

“郎君,我们这一路算不得轻装简行,而且队伍中还有些翰林医官,即便是班直也不乏世家子混迹其中。若是日日这般赶路,仆只怕要生出事端来的。”

吴希也知道对方说的是好话,却也是一时间愁眉不展。

一开始他也并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随行,毕竟接受官家作为慰劳欧阳修使者的旨意也是临时的。

但既带着这一百来号人出来了,总不能撇下一些在半路上吧?

但若是迁就着大家,将速度稍微放慢一些,队伍中大概是不会出什么问题了,他也算规避了些承担责任的风险。

但还是那句话,欧阳修能不能撑到他的到来啊?

正当吴希沉默不语之时,房间门又被人敲响。

吴希对韩三递过去一个眼神,韩三也是立马会意,来到门口打开了门,却见到正是仪卫首领种建中来到。

韩三向对方见礼之后,便转过身来对吴希禀告一声:“郎君,是种太尉到了。”

吴希闻听是种建中登门,也是当即起身相迎:“种将军,劳累一天不在房间休息,来我这里可有什么要事吗?”

种建中拱手见礼:“吴员外,还是不要喊什么将军、太尉了,若员外郎不嫌弃,不如唤我一声三郎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