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翰,学生原是原是福建路泉州人士......”
韩锐又将自己遭人诬陷流浪数年的故事一一讲来,最后还强调道,正是当初地方官未能查清事实,以至于错过了考取功名的最佳年纪。
曾布闻听此言自也不好多说其他,只说找机会一定将此事禀明陛下,争取为对方搞到一些补偿之类的。
韩锐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一旁的韩三拦住,终究没能继续与曾布继续说下去。
经此一遭,曾布便也就失去了继续“体量民情”的兴致,转而邀请对方与自己同去大内,一方面是到皇城门外拜谢管家恩情、交还天使仪仗,另一方面也要到中书门下拜谒诸位宰相、执政。
是的,当朝官家今日肯定是见不到了,毕竟堂堂天子不可能特意抽出时间来,召见吴希这个初入仕途的毛头小子。
但他既然到了京城,这第一件事肯定还是要去谢恩的。
并且几位当值的宰执们如今也都在大内办公,他也要去求见一下,不管人家有没有这个空闲专门接见,总也是不能失了礼数才是。
但既然要去大内,身后的仪卫们倒是好说,他们本来也都是御前的班直或是三衙的亲军,作为天子使者仪仗回京,也是要到大内去交还印信、礼仪器具,才能各自回到驻地去的。
不过吴思等作为吴希随从人员到了此处的,却都不好跟着一同到大内去了。
毕竟按制度来说,森严的大内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进的。
“内翰,我这小妹、家仆、宾客等等,该如何安排,官家或是中书门下可有指挥?”对于称呼官职还是称呼关系,吴希倒是把握得恰到好处。
曾布闻言却也是一时间有些犯了难:“这倒是我们这些人考虑不周了,没有想着为冀之安排住处,要不请你这些体己人先去我家暂住?”
吴希微微沉吟了一下,自然还是觉得不妥,毕竟自己此番说不得要在京城住上一年半载,总还是要有个长期住所的。
“内翰,不知道怀远驿大概在什么位置?”
曾布恍然:“怎么,冀之是要去感受一下,你老师曾经住过的地方吗?”
所谓怀远驿,便是苏轼、苏辙当年在京等待制科考试时,曾长期居留过的地方,也是之前吴希为自己考虑过的住所之一。
“不瞒内翰,下官正有此意。”
曾布点了点头,俨然也认同那是一个不错的位置:“怀远驿就在内城东南宋门之外,位置倒是不错,就是颇有些年头了,恐怕房屋器具也都有些残破了。”
吴希却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先父去世之后,我与小妹都曾流落街头过,又哪里会嫌弃什么房屋、器用的陈旧呢?”
“那好,正好我们自陈州门入城,转宋门方向进入内城,顺道送你小妹先去怀远驿歇息便是。”
这也是吴希作为特例的表现,若是以后像吴希这样的召试成为常例,说不得走哪条街、哪个门都会有说法。
于是,众人再度浩浩荡荡地启程,一路往东京陈州门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