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各家事业1(2 / 2)

面对这种使用习惯,如何做到银子、铜钱到塑料货币的无缝切换,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作为代币方案的另一名起草者,吴启华提出并行的想法,总之先从咱们内部开始使用,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崖东市场。

譬如工钱发放、内部采买等事项,均以塑料币为准。

至于商户那边,只要做到随来随换,便能进入交易环节。

没有强迫一说,抵抗就不会太过激烈。

务工人员基本都是归义民,稍作强制,应该不会掀起多大风浪。

热议之中,大家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只能按照吴启华的说法,进行推广尝试。

之后,吴启华抛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文”这个单位,到底是沿用铜钱,还是同样制作塑料币。

在吴启华来看,一文钱的价值实在太小,使用数量、频率却又最大,制成塑料币,多少有些浪费。

但若不弄,在华兴这边,“分”就成了最小单位,会不会因此带来物价上涨,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此时的崖东,元气刚刚恢复,若是操作不慎,再来一波通货膨胀,可就得不偿失啦。

说到这个问题,孟庆祥大手一挥,表示不用担心,就“文”这个单位来说,直接沿用燕朝铜钱即可。

从日常观察可以看出来,铜在燕朝乃是贱物,或许不值一文钱,但在咱们这里,一枚铜钱的实物价值,应该要比一文钱略高一些。

等将来纸币出来,铜钱实物的价值还会更高。

既然略占便宜,何必浪费有限的塑料布。

听老孟说出这番道理,大家齐齐发笑,算是一致通过。

至于通货膨胀一说,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弥补。

用姚玉翠的话来说,咱们可以提前储备一批铜钱,用于日常发放,便能将“文”这个单位支撑起来,进而压制住物价上涨趋势。

另外,现在市面上热衷于收藏华兴银币,咱们随行就市,也能换回更多铜钱。

解决掉货币单位问题,剩下就是如何印制两、钱、分三个单位的货币。

对于这个问题,技术专家谢红玉表示有话要说。

在大家的齐齐注目下,谢红玉笑着说出三种颜色,红色、蓝色,白色,各代表一种货币单位,不就行啦。

至于剪裁的活,只要发展部把规格确定好,工业部稍稍费点功夫,就能完成任务。

谢红玉提出的方案简单易行,顿时收获一阵热烈掌声。

之后,有人提出应该在票面上印些文字,或者图案之类的东西,或许更能吸引人。

对于这个问题,谢红玉连连摇头,表示千万别高估工业部的能力,像这种高难度的活,根本拿不下来。

即便勉强弄出来,质量也难以保证。

说着话,谢美女搓了搓手,表示塑料这种材料,啥东西粘在上面,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剥落下来。

到那时候,傻眼的可就是发展部啦。

说到这里,想要加戏的众人再无奢望,简简单单弄出红、蓝、白三色钞票,才是眼下最为务实的举措。

等把票面问题解决掉,整个代币方案便有了模样,姚玉翠随即提出另外一项议题,那就是白银的成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