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与君共,
却不见你还欠我三百两,
咱俩的‘诗缘’怎么那么复杂?”
这首诗在调侃的同时,也反映了她自己对生活中小事的细腻观察,文字虽然简单,却富有深意,恰到好处。
至于宝玉,他的诗歌依旧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格,只不过这次他并没有拘泥于高尚与文雅,而是创作了一首带有几分调皮和无厘头的诗:
“桃花盛开似火红,
我却把头栽进了水缸中,
你若问我何为诗,
我只回答:硬拼瞎凑。”
这一首,直接戳中了诗社成员们的笑点,大家看了之后纷纷笑作一团,认为这才是“诗”应有的态度——不拘一格,自由放飞。
而最令人捧腹的,还是凤姐的神作。她在一次集会上,以“财经管理”为主题,写了一首极具讽刺意味的诗:
“你们皆是‘诗人’,
而我则是‘财务’,
没见过谁这么‘诗意’地算账,
每次活动,连本带利都得要回来!”
她用这一首诗将自己的“管理思维”与“诗歌艺术”完美结合,既有搞笑成分,又透露出对“收款”的调侃,堪称诗社活动中的“黑马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社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娱乐、创意和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不仅有搞笑诗歌,还出现了各种幽默文案、奇葩创意,甚至出现了“诗社畅销诗集”。这些作品虽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但却完全符合了凤姐儿的目的——既能吸引观众,又能赚钱。于是,诗社逐渐从最初的“纯文学活动”转变为了一场混合着娱乐与商业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