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浦头府(2 / 2)

嫣元记 冬见黄 2432 字 2个月前

时有府兵列队巡查,维持秩序,震慑宵小之徒。

曹元穿过帐篷区,靠近城门,却发现城门紧闭,城防兵严守不让进出。

转身回去赈灾点,走走看看。

各个赈灾点的铁锅空空,这里每天只赈食一次。环视附近各处帐篷,灾民全都面黄肌瘦,躺卧无力。

只能找个僻静处休憩片刻,看看是否要越城墙进城去。城墙虽高,对曹元来说,形同虚设,他只是不想太招摇。

前面稍微有点骚乱,在巡逻府兵吆喝下马上安静下来。

一位锦衣青年男子,旁边一中年文吏,几位随从,跟着一队府兵,从帐篷之间巡视过来。

“一天一餐稀粥,维持不了现状。”锦衣青年男子道。

曹元抬头望去,男子眉宇深邃,身材清瘦,气质不凡。

旁边一纶巾长衫,文吏模样的人,解释道,“城主府已经拿出二百多万两,没钱了。”

“三大世家呢,城内还大小十几个家族”?

“集资了两千多万。”

“才两千万银两,他们不捐粮吗?”

“这时候粮比银两更值钱。”

“两千多万银票,买了粮,还不照样回到他们手中。”

“只要再支持,几天,其他各郡的后续赈粮就到了,朝廷下一波粮队也到了。”

“雁过拔毛,到浦头府手上,能剩下一半?其他县城的粮呢?”

“还好,听闻山畅县城找到水源,乃山中暗河。之后可以引流灌溉,缓解旱情。不少灾民闻讯去了山畅县。”

重点是眼前浦头府困境,寇文采眯眼细思。

“眼前急需千担米,环境这百万灾民饥饿,不然有人撺掇煽动,会起动乱。”

文吏又道,“城内已经没米,三大世家背后在郡城的大人,庄园粮仓应该囤积不少,这些人不见兔子不撒鹰,要现银票。”

“急需几十万银票,我亲自去找他们。”

“府主早去了,三大世家借口没现粮也没现银了。”

二人就在曹元眼前不远处,喋喋不休说个不停。

曹元听力又好,听的一清二楚。估计二人是城主府的人,年轻男子好像可以拍板不小的事。

曹元想起储物袋还有二十多万银票。当初火烧了百花园,把湛香夫人财产洗劫一空。

但是自从进入长晋国,看到长晋国南部多个府郡发生旱灾,席卷半个国家。

曹元一路经过不少县城,见到灾情,心生怜悯。

每经过一县城,都花银票买粮赈灾。

一路而来,银票和金银珠宝已经花了差不多了,仅余二十多万银票,和来自湛香夫人庄园的一些物件收藏。

其中还有五枚晶币,晶币只在修士之间流通,俗世国度没人识货。曹元也舍不得用。

随便拉住旁边一人,问那锦衣青年是谁,旁人不认识。一侧有人插嘴道,他叫寇文采。是南头府府主侄子,委任外城主官。此人传闻天资聪颖,运筹帷幄,替府主处理南头府各种事端。

旁边有人凑过来,闲着只能凑热闹,一些人陆续把听到的传言说出来。

浦头府流传,府主寇占准有三个儿子,可惜纨绔奢逸,不学无术。可他早逝的哥哥留下一侄子寇文采,博学多才,出类拔萃,在府衙,是寇占准左膀右臂。听说所有的浦头府治理方案,都是出自寇占准之手。

曹元瞧着寇文采,一脸忧虑民生,有股正气。颇有好感,便举步走了过去。

寇文采旁边府兵警惕挡住曹元,问有何事。

一名随从凝目打量曹元,防御气场放出来。曹元判断是一名劲血境武者。

看来府主寇占准很看重他的这位侄子,竟派遣一位劲血境高手随身保护。

寇文采注目过来,见曹元衣裳整齐,气质不凡,并非灾民模样。便问道,“兄台何事?”

“我可引荐捐银赈灾之人。”曹元道。

见曹元面生又孤身一人,难免疑虑。

“能捐几何银两。”寇文采示意身边文吏安排专人与曹元联络。

广接捐献,这是府衙下达的专项事务,有专人接待。

曹元淡淡道,“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又不是两千两或两百两 ,

现场所有人一愣,疑为听错。瞧着曹元两手空空,身无包裹,疑似闲散人员。府兵以为故意闹事,冷哼一声,一群人上前准备抓住他审查一番。

寇文采伸手阻止不及,最前面府兵已经抓住曹元肩膀,哪知犹如撼山,纹丝不动。

寇文采和身后随从顿时脸色凝重,警惕起来。这名府兵是个武师,实力不差。能让他吃瘪,大概率是劲血境修为的武者。

府兵讪笑放手,小心后退。

“兄台不知如何称呼,为何藏身流民之中。”寇文采客气问道。

有此修为,可雄据一方,不愁吃喝。

曹元把手一伸,手里一叠银票。

寇文采眼睛一亮,顾不上危险,疾步上前,接过银票。那位随从紧随身后。

竟然是四海钱庄的银票,银票上的印章光泽流动,盖的是符箓之印。

“太好了。”寇文采脱口道。

真是应了那一句,人不可貌相。众人羞愧之余,尊敬有加。

寇文采欣喜之余,连忙邀请曹元进城。

既然做了大善人,就该得到府城的高礼仪款待。

曹元欣然同意,他本就是要进城的。随着一行人,离开了帐篷区,来到城门。

见是寇文采一行,城防兵早就半开城门,让这些人进城。

浦头城,城主府,

安排好曹元的洗漱吃饭,寇文采独自去了内院,寇占准的书房。

浦头城府主寇占准,鬓发微白,圆脸微胖,几丝皱纹。

伸手示意寇文采坐下,转头吩咐老仆吩咐下厨煮碗莲子羹。

“今日急匆匆回城可有急事?”寇占准问道。之前寇文采城外一待就是半天一天,今天才出城三刻钟就回府邸。

“遇见一贵人。”寇文采把遇见曹元之事细数一遍。

寇文采沉思会,“此人可能是一名修士。”他见曹元身无一物,却能随手掏出整齐的一叠银票,除了修士那种储物技法,普通武者无法办到。

寇占准忧心道,“他是不是有所求?修士所求,皆非我等常人能够办到,这府城资源也有限。他为何不去郡城,都城。”

“修士堪比宗师,我瞧他年纪轻轻,若确定是修士,此人非同一般。”府城若是有一名修士做后盾,后事可期。

“再则这受灾之地,能有什么资源他能够看得上。”寇文采苦笑道。

长晋国南部大旱灾,浦头府被波及。还好往年在寇文采建议之下,重视水利工程,这次旱灾得以坚持到现在。

压垮浦头府的最后稻草是千万的饥荒之地的流民。即使疏流到其他郡府,目前城外还有上百万。

寇文采现在的建议是留住这些逃荒的灾民。灾情之后,辖下各县城恢复农耕,需要一定的人口。不然待到明年,浦头府辖下各县城,都有名无实了。

长晋国朝廷因为旱灾,在重新洗牌,寇占准背后支持的势力此次势微,府主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

若是处理不好此次灾情,府城内几大世家可能会趁机发难,抢夺府主之位。

寇文采此次再次要筹集几十万的赈粮钱款,各世家这次都找借口推辞了。与其让寇占准名利双收,还不如拉他下马,世家自己上位。

今日,得此二十万银两,加上寇家最后一点家底,能维持一段时间。

寇文采决定上中洲城求助,为寇府打通背后关节,寻求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