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方面,新的贸易规则开始生效,各国商贾在统一的标准下往来交易,边境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文化交流活动也按计划有序开展,北城的学者和学子来到本国,与本国的同行们深入交流,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学术交流馆内常常座无虚席,两国学者们热烈讨论着各种学术问题,从诗词文学到科学技术,无不涉及。
与楚国的边境地区,随着楚国军队逐步按约定减少驻军并拆除部分堡垒,紧张的局势得到了明显缓解。边境的百姓们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两国之间的民间往来也日益频繁。
然而,和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段时间后,楚国国内出现了一些经济困难,部分商人因贸易协定中的某些条款而利益受损,他们在国内煽动舆论,企图让楚国政府重新审视与本国的贸易关系。
楚国朝堂之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继续履行协定的声音。
面对这一情况,清延冥和叶慕清迅速做出反应。
他们一方面派遣经济专家前往楚国,与楚国的官员和商人共同探讨应对经济困难的方法,帮助楚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向楚国表明本国的立场,强调和平协定对两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楚国能够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克服眼前的困难。
在清延冥和叶慕清的努力下,楚国政府最终认识到维护和平协定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国内经济局势,平息了反对的声音。
三国之间的合作再次回到正轨,和平的局面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
随着三国合作重回正轨,和平的曙光愈发耀眼,清延冥和叶慕清在忙碌国事之余,也悄然迎来了感情的升温。
叶慕清在处理完“和平交流中心”的事务后,疲惫地揉着太阳穴。
清延冥恰好路过,看到她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
他轻轻走到她身边,递上一盏散发着袅袅热气的茶,低声说:“歇歇吧,这些日子你太操劳了。”
叶慕清抬眸,对上他关切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接过茶盏浅抿一口,笑道:“有你在,感觉再累也能坚持。”
翌日
清延冥结束军事演练的筹备工作,夜幕已深。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府邸,却发现叶慕清正坐在庭院中,月光洒在她身上,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
叶慕清见他回来,起身迎上,“我猜你忙完得晚,给你留了些点心。”
清延冥望着她,嘴角不自觉上扬,两人坐在石凳上,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分享着这一天的琐碎日常,从朝堂上的趣事到民间的新见闻,欢声笑语在庭院中回荡。
在这些平凡又温馨的时刻里,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不再仅仅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更成为彼此心灵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