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国联动(2 / 2)

三国联合开辟的贸易路线上,商队络绎不绝,满载着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互通有无,带动了沿线城镇的繁荣。

为了保障贸易的安全与顺畅,三国还共同组建了商路护卫队,定期巡逻,打击沿途的强盗土匪。

战后,满目疮痍的景象让叶慕清陷入了深思。

她意识到,如果想要进一步巩固与赵国以及西城之间的友好关系,并切实增进彼此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那么积极分享农业方面的丰硕成果无疑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绝佳路径。

赵国虽然地域辽阔、幅员宽广,但由于其国内部分地区的气候状况较为复杂多变,再加上土壤条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导致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常出现不稳定的波动情况。

与此同时,西城这个地方尽管与中原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往来,但对于那些新奇的农作物品种却始终满怀好奇之心,并且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之情。

有鉴于此,叶慕清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从众多的农产品当中精心挑选出了一大批外观品相极为优良、颗粒饱满充实的优质土豆种薯。

她将这些种薯小心翼翼地进行包装处理,确保它们在运输途中不会遭受任何损坏。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叶慕清派遣了一支不仅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而且还擅长与人沟通交流的精英使团,马不停蹄地分别奔赴赵国和西城。

当使团顺利抵达赵国的都城时,他们受到了赵王高规格的隆重接见。

叶慕清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一封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书信,使者呈递到了赵王的面前。

信中,她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土豆的诸多优点:“此作物名为土豆,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无论是肥沃的平原,还是相对贫瘠的山地,皆能茁壮成长。且产量极高,成熟后,每株可收获丰硕的果实,足以满足一家数口的口粮需求。”

使者们还在赵国的农田里,亲自示范土豆的种植方法,从翻土、起垄,到播种、覆土,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对于西城国,叶慕清考虑到文化与语言的差异,特意挑选了通晓西域诸国语言的使者。

他们带去了绘制精美的土豆种植图谱,上面用多种文字标注了种植要点与注意事项。

在西域的集市与村落中,使者们向当地百姓展示土豆的实物,讲述土豆的烹饪方法,无论是炖煮成香浓的土豆汤,还是切丝炒制,皆美味可口。

不久之后,赵国与西城便传来了好消息。

赵国的农田里,土豆茁壮成长,收获季节,沉甸甸的土豆堆满了谷仓。

赵王特意修书一封,向南城表达感激之情:“贵国所赠土豆,实乃我赵国百姓之福音,自此,赵国粮食无忧,百姓富足,愿两国情谊,如这土豆的藤蔓,绵延不绝。”

而在西城,土豆也逐渐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西城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回访,带来了当地的特产与珍贵的文化典籍,以表达对南城的友好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