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理皱眉,心中默念,这只是吕不韦用来试探他的一步棋。
“此事须得从长计议,”
他回复道,“我还需要更多详细的信息。”
侍卫微微欠身,表示同意,“自然,大人,吕相会再与您详谈。”
随即他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侍卫走后,术赤低声问道:“我们要如何应对?”
秦理抬头望向星空,“术赤,我们需要先知彼今,而后才能善用机变。”
与此同时,辽远的皇宫深处,太后心事重重地凝视着摇曳的烛火。
她知道秦理具备改变大秦命运的能力,但她更担心的是他会被卷入宫廷内部的纷争。
她叹了口气,思索着如何庇护这个优秀的年轻人。
“娘娘,”
嫔妃的一声问候打断了她的沉思,“需要我为您准备些什么吗?”
太后摇头,目光转向窗外的苍茫夜色,“不必,我只希望秦理能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在遥远的另一角,秦理和术赤对坐,小声嘀咕着未来的计划,术赤忽然语出惊人:“你觉得我们真的可以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吗?”
秦理笑了,那笑容里蕴藏着无尽的信心和希冀,“是的,术赤。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必能见证一个崭新的大秦。”
篝火的余温消散在清晨的微光中,犹如他心底那逐渐扩散的壮志。
新的一天开始了,也预示着新的挑战,而秦理将全力以赴地迎接每一个日出。
夜幕降临,秦理尽快赶到了张昭的府邸。
为了避免引人注意,他特地选在偏僻的小巷中安静地进入,张府内已经灯火通明,一如他所期待的那样。
推开府门,阵阵酒香扑鼻而来。
秦理才一踏入内院,就瞧见一身长袍的张昭正在院中与现任丞相推杯换盏,二人谈笑风生,浑然不觉风波在暗流涌动。
秦理心底略松了一口气,他从容地上前,躬身行礼。
这时,张昭瞧见秦理,立刻露出了笑意:“秦公子,快来尝一尝这酒,已是十年佳酿。”
秦理笑着谢过张昭,心中暗道,此刻的酒香也许与眼前的局势形成鲜明对比,但他得捋清朝堂上的每一个人物与其背后的动机,以便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酒过三巡,张昭的脸上略带红潮,他微微眯起眼睛,看向秦理:“今日之事,怕是与你有关,管仲的事可有大碍?”
秦理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
他知道张昭是试探他的态度,便淡淡地回应:“多谢张老关心,只是小挫,处理得当,自然无碍。”
两人继续闲聊几句,秦理心里却暗暗提防,吕不韦的动作令他警觉,这场风波背后必有阴谋。
而张昭那略显不经意的提问,显然提醒他要时刻谨慎。
翌日,魏宫外,秋风瑟瑟。
晨光中,管仲缓缓走出宫门,神色间略显疲惫。
他回头望了一眼高耸的宫殿,心中感慨良多。
身后,一众朝臣不敢面对他的目光,纷纷低下头,保持着诡异的沉默。
而他们心中明白,这朝堂上风雨欲来,唯有小心谨慎,才不至于在权利的天平上失去自我。
秦理静静地站在不远处,观察着这场景。
他心里明白,吕不韦的阴影挥之不去,一个错误的决定,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危机。
回想昨夜与张昭的谈话,他更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在朝堂上稳如磐石,自己必须找到更为强大的支持,才能在此局中胜出。
在这变幻莫测的局势中,秦理的心中已有了决断。
接下来的路,他将继续利用自己的现代智慧与历史先知,一步步从诸多掣肘中脱身,寻找那条属于他自己的通途。
翌日清晨,魏宫中一片肃穆。
传来的消息如旋风般席卷整个宫廷,掀起了一股不安的涟漪。
秦理正在内殿中研究着几页情报,神情自若,但心中却如拨弄棋盘般分析着最新的局势变化。
朝堂内外,议论纷纷。
自从吕不韦的爪牙的计划败露,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侍臣们进进出出,脸色凝重,流言蜚语中夹杂着对未来的恐惧和对权力的渴望。
秦理从书简中抬起头,正巧看到宫门外一队人马匆匆而行,为首的正是太后。
太后面色冷峻,她面前的管仲神色之间透着几分紧张。
两人一前一后消失在长廊尽头。
“看样子,张昭的警告果然不容小觑。”
秦理心中暗自想道。
昨夜的对话历历在目,他低声重复着张昭那意味深长的话:“小挫虽易,仍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