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干戈又起(2 / 2)

援明传 不必尝 1559 字 2个月前

拿下绍兴时,何腾蛟还软禁了张国唯。

此人是水利大师,河道总管,崇祯十六年当过大半年兵部尚书,后来被弹劾入狱。

松江、上海、嘉定、无锡、江阴、苏州有如此发达的水道,县桥,漕渠。

张国唯功不可没。

后来弘光朝廷让张国唯协理戎政,加太子太保。

搞水利的督兵练饷,可想而知什么后果。

所以江北四镇坐大,而江南的兵马却羸弱不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后来清兵攻下应天,福王被擒,弘光朝廷灭亡后,他与钱肃乐、李长祥等人拥立驻守台州的鲁王监国。

与福建的隆武帝开始了相互倾轧。

幸亏有何腾蛟帮忙,才稳住了浙江地区的局势,也幸亏有江阴军民牵制了大半清军,才让他堪堪活到了年末。

本来今年就该殒命的他,注定有此一劫,遭遇了何腾蛟的起义,身陷囹圄。

还有更头疼的,发来的战报中确定,围困绍兴的鲁王大军,领兵的是钱肃乐和张煌言。

‘百战不屈张煌言’的那个张煌言,‘西湖三杰谁最拧’中的那个张煌言。

得罪了这位大神,要想再归心可就是万难了。

事情非常的棘手。

于是把事务交给宋应星后,卢传廷匆匆返回了应天。

好在通讯发达,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情,也能及时的沟通。

明皇宫依旧庄严肃穆。

只是宫中的气氛有些沉闷,各部的长官陆续进入了大殿。

建军初期卢传廷就想到了。

收复失土,四面开花,一把芝麻撒出去,不可能面面俱到。

立功心切的方成汉有错吗?

策反何腾蛟拿下绍兴的吴之番有错吗?

当然没错,他们是征战的将军,将军就该收复失土,重整河山!

军部商议出来的结果是战,鲁王不是皇帝,更非正统,没必要给他面子。

阎应元等一众文臣主张和谈。为此阎应元甚至不惜亲自跑一趟。

大殿中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

卢传廷又不好明言这几人是民族英雄,毕竟他们,现在也不过刚刚崭露头角。

只能默默的思索。

关于战争,历史上总会有迹可循。

比如文武之间的战和之争。

但凡武人求战时,不用问,肯定是占尽了优势,基本能胜,败也不会大败。

因为武人更清楚什么时候对他们有利。

将军又不是傻子,什么时候能打胜仗,建立功勋,比谁都清楚。

而文人求战,武人求和时,大部分都会战败,还会败的很惨。

结果一目了然,不止只有萧风霆这个战争疯子求战,武将们有一个算一个,都要求开战。

绝对优势下就有了操作的空间,焦虑的卢传廷也稳住了情绪,一锤定音。

“自古兵家相争都讲究先礼后兵,何况是我们有错在先。不如先和谈,谈不拢再打如何。”

武将们都是狗腿子,督爷发话自然全部歇火。

阎应元自然也是赞成的,当即拱手。

“主公,下官愿意走一趟台州。”

卢传廷摆摆手,阁部大人日理万机,怎么能离开中枢,思考了一会。

视线定格在文官队列中的那一抹嫣红上面。

“柳先生是否愿意走一趟?”

柳如是出班行礼。

“只要总督大人相信微臣,各位大人相信微臣,如是愿赴汤蹈火。”

话语依然带点江湖习气,称呼上也有瑕疵,但无伤大雅,温润动听的声音足以抵消一切。

“你可以把老钱带上。”

钱谦益被俘虏后,一直被软禁在府衙,最近吵着要回乡,柳如是不好意思求情,任由他吵闹。

小爷自有小爷的考虑。

柳如是毕竟是女子,有老钱这位明朝遗老在身边,至少安全上没有什么问题。

如今小督爷网开一面,柳如是哪有拒绝的道理。

“谢过督爷。”

“很好,我欲出兵三路,助你成事,若鲁王不识抬举,大可拂袖离去。”

“如是必当竭力为之。”

卢传廷点头,发布军令。

“令温良即刻赶赴徽州整顿兵马,率领‘徽州义从军’两万五千人,并汉家军战士600名,进攻义乌,扫清障碍,随时准备夺取嵊州。”

徽州义从军都是本地人,更加善于山地作战,而浙江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深入浙江地区,徽州义从军再合适不过。

“令陈世忠率杨文亮一部,顾秋红一部并第一师两个团,领铁甲船五艘,楼船四十艘,重炮一百门,迫击炮二十门,屯兵三门湾,威胁台州。”

三门湾是象山半岛和台州地区之间的一个大海湾。

只需大半日时间,便能抵达台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