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卢氏传廷,志安大汉,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偣鸣则山岳崩蚀,叱咤则风云变色!”
“兴汉复华,当仁不辞!”
一篇檄文气吞山河,直让众将士热血沸腾。
齐声高呼“杀贼,杀贼。”
等众人呼声落下,卢传廷拔出第一军军旗,大喝一声。
“黄良忠接旗。”
“末将在!”
接着是第二军军旗。
“许久溟接旗。”
“末将在!”
随着两面军旗交接完毕,校场众人齐声高呼。
“必胜,必胜!”
人群激荡,军旗招展,气贯长虹!
-----------
公元1645年7月。
江阴城举旗反清已经半个月了,经历大小三十余次攻城,城头上的义兵疲态已显。
城内的百姓更是茫然四顾,惶惶不可终日。
陈明遇站立在东门城墙上,眉头紧锁,他自认并无统兵之才,连日来更是心力交瘁。
隐隐的不安感觉更是时时的萦绕在心头,怎么都驱散不开,让他不时的心惊肉跳。
城下的清兵已经列阵完毕,随时可能发起攻城。
朝着东方远远的眺望,晨雾如一层薄纱轻抚着大地,江上面水汽蒸腾,缓缓的往江阴城飘散,遮挡的大地似梦似幻,好一副江南风光。
轻轻的晨风吹开了薄雾,一骑快马自雾中飞驰而出,将身周的雾气带出一个个美丽的雾旋。
马上骑士身手矫健,倒提一把通体黝黑的短剑,身体前趋,半立于马,使马速达到了极致。
远远望去,犹如江南水墨画中策马执剑的江湖侠客。
转眼之间,便来到城下百步开外,城头上的士兵一阵骚动,有几人搭弓欲射。
马上的骑士一身汉家服饰,髻发网巾!
陈明遇赶紧示意不可轻举妄动。
骑士靠近城墙,爽朗的声音传来。
“汉家子弟兵,传檄天下,举旗伐清。”
“告诉你们家阎典史。紧守江阴,一个月之内必提大军来援。”
随后张弓搭箭,檄文被射上城头,骑士一夹马腹,如一阵旋风般沿来路返回。
陈明遇赶紧大声喝问。
“来将可留姓名!”
“天雄军小旗官沈不浪!”
缥缈的声音传来,人已消失在晨曦雾霭之中。
为什么要提天雄军呢,因为名气大呗。
陈明遇激动的手指都有些颤抖。
“天雄军?!”
指着钉在城楼立柱上的箭矢大声说道。
“快,快将檄文取来。”
匆忙打开,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直看的他浑身通透,仰头哈哈大笑不止,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去,速将檄文复抄十份,不,二十份,四门贴满,要让全城的百姓都知道。”
一边的书记官接过檄文,正欲拿去抄录,卷在檄文布帛中的一封密信掉落在地。
捡起查看,只见信封上写着:阎公应元亲启。
阎应元不在城中,陈明遇不由的满腹疑惑。
他本来早就要将阎应元请来主持大局了,怎奈守备顾元泌极力反对,只能不了了之。
这天雄军也好生奇怪,当初打出旗号反抗剃发令时,便已经推举我为首领,为何他们却要留信给阎典史。
越是好奇越是想打开看看,最终还是强忍住了,招来义兵中一位统领,吩咐道。
“挑二十个身手好的,去请阎典史来江阴主持大局,另外转告他,天雄军少帅已经举旗伐清,有一封密信要给他。”
统领好奇的问道。
“为何不让我带去给阎典史?”
横了他一眼,骂道。
“用点脑子,你带去了,他不来江阴怎么办?”
统领忙点头称是,连呼大人英明,抱拳离去。
这时一将官匆匆走上城头在陈明遇耳边低语几句,陈明遇闻言顿时大惊失色。
“当真?”
“千真万确,他命令马矮子将火药偷偷的丢给城下的清军,被人当场捉住。”
“大家都很愤怒,正押着去他住处,我也拦不住,便匆匆跑来知会大人。”
“走,去看看。”
来到现场,众人已经乱作一团,地上躺着的人早已被揍的不成人形,兀自惨嗷痛呼不止。
陈明遇排开众人,大声制止。
众人见他前来,也纷纷罢手,依然对着地上的人狂吐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