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带着满满的感动和对未来的期许,缓缓站起身来,一一向李义、士兵们道别。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有的老人紧紧地握住李义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有的妇女则向士兵们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表达着她们的心意。
然后,他们慢慢地散去。
他们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疲惫但却无比坚定。
那坚定的背影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对村子的热爱。
李义则带领士兵们开始收拾场地,他们动作迅速而有序。
有的士兵在搬运桌椅,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将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有的士兵在清理地上的垃圾,他们认真地捡起每一片纸屑和每一根骨头,确保场地干净整洁。
李义的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思考,他不时地抬头望向村外,那深邃的眼神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潜在的危险。
他知道,虽然今晚的晚宴充满了温情,但村子依然面临着未知的危险。
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随时可能再次笼罩这片土地。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黎明前的黑暗,仿若一块沉甸甸的黑色巨石,无情地压在白江村的上空,将整个村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李义躺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床铺上,破旧的棉被无法抵挡夜的寒意,更无法安抚他内心的波澜。
他的双眼在黑暗中睁得滚圆,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不断浮现出昨晚村民们那一张张热情洋溢、淳朴憨厚的面容。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感激之情,如同明亮的星辰,让李义心中涌起阵阵暖流,可这暖流之下,却又藏着丝丝忧虑。
李义深知,村民们对士兵们的感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若是他们大张旗鼓地离开,善良的村民们定会再次蜂拥而上,带着自家仅有的珍贵物品,非要塞给士兵们不可。
回想起之前送别时的场景,村民们那恳切的眼神和热情的举动,李义不禁微微皱眉。
那样的送别,不仅会大大拖延出发的时间,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伤感与混乱。
士兵们的情绪一旦被过度牵动,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行程和士气,而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刻的时间、每一丝的士气都关乎生死存亡。
想到这里,李义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沉重。
他缓缓起身,动作极为小心,生怕弄出哪怕一丁点声响,惊扰了还在睡梦中的村民。
他赤着脚,蹑手蹑脚地穿梭在营地之间,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好似在守护着什么珍贵的宝藏。
走到每个士兵的床铺旁,他都会俯下身,轻声呼唤:“兄弟们,该起来了,咱们得悄悄离开。”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是从胸腔深处发出的命令,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士兵们听到命令,没有丝毫犹豫,就像训练有素的猎豹,迅速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们凭借着平日的训练和默契,熟练而安静地整理着自己的装备。
有的士兵轻轻打开行囊,仔细检查着里面的物品,确保没有遗漏;有的士兵拿起破旧的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手中的枪支,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擦拭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他们轻手轻脚地收拾行囊,每一个动作都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安静,因为他们知道,此刻的安静,是对村民们最好的守护。
李义在营地中来回踱步,默默观察着士兵们的一举一动。
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动作,他心中暗自点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欣慰。
这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兄弟们,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这静谧的黎明前,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
他们都是真正的勇士,是值得信赖的战友。
很快,士兵们在黑暗中迅速而有序地完成了集合。
他们身姿挺拔地站成整齐的队列,在微弱的星光映照下,宛如一排坚毅的青铜雕塑,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对未知征程的坚定。
他们的目光中,既有对这片刚刚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土地的眷恋,也有对即将面对的战斗的无畏。
李富贵手持名册,逐一点名。
他的目光在每一个士兵的脸上仔细划过,仿佛要将每一个人的面容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口中清晰地念着名字:“张三!”“到!”“李四!”“到!”……
每一个回应都干脆利落,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
李富贵一丝不苟地确认着每一个名字,确保没有一人遗漏。
清点完毕,李富贵快步走到李义面前,双脚迅速并拢,挺直腰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低声而清晰地报告:“营长,人数全部到齐,可以出发了。”
李义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抬起手,果断地向下一挥,轻声下令:“出发!”
士兵们迈着轻盈的步伐,整齐地朝着村外走去。
他们的脚步声轻微而有节奏,就像远处传来的阵阵鼓点,在寂静的清晨中渐渐远去,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使命与担当。
然而,就在队伍即将走到村口的时候,变故突生。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小孩尖锐的痛呼声。
那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瞬间炸开,如同一颗惊雷,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士兵们条件反射般纷纷回头,只见一个小男孩摔倒在地,双手擦破了皮,鲜血渗出,正哇哇大哭。
李义见状,心中猛地一紧,不假思索地快步向小男孩走去,想要将他抱起来查看情况。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脚步急促而坚定。
就在这时,一位妇女如闪电般从旁边的房屋中冲了出来。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几缕发丝随意地搭在脸颊上,眼神中带着焦急和心疼。
她迅速抱起小男孩,一边轻轻拍着小男孩的后背安抚他,一边对着李义说道:“你们走你们的,别管我们了。这孩子就是调皮,不小心摔倒了。”
她的话语中虽然带着责怪,但更多的是对李义他们离开的不舍和无奈。
说完,她向李义投以充满歉意的目光,然后转身匆匆离去,那背影在微弱的晨光中显得有些落寞。
李义看着妇女离去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他缓缓抬起头,仔细打量着四周。
这才发现,村子里家家户户原本紧闭的屋门此刻都悄悄地开了一条缝,从那些缝隙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村民们关切的目光。
有的是老人沧桑的眼睛,眼神中透着不舍与牵挂;有的是孩子好奇的眼神,闪烁着纯真与懵懂;还有的是妇女担忧的目光,饱含着温柔与关怀。
李义瞬间明白了村民们的心意,他们虽然没有出来送行,但却在默默地关注着士兵们的离开,用这种含蓄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牵挂与不舍。
李义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微微湿润了。
他转过身,面向士兵们,神情庄重地命令道:“全体士兵,向白江村的乡亲们敬礼!”
士兵们立刻整齐地举起右手,向村子的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这一刻,他们与村民们的心紧紧相连。
军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仿佛在诉说着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礼毕后,李义再次转身,带领着士兵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白江村,继续踏上了征程。
连绵的战火,如同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肆意肆虐。
硝烟久久未曾散去,将天空染得灰暗阴沉,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之中。
各方势力如同风雨飘摇中的孤舟,在乱世的惊涛骇浪里艰难求存、奋力发展。
在楚云飞那布置简洁却不失威严的营帐之中,他正端坐在桌案前。
午后的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洒在他的身上,形成一道道明暗交错的光影。
他眉头微微皱起,手中的茶杯轻轻晃动,杯中的茶水也随之泛起细小的波澜,偶尔有几滴溅落在桌案上。
他身旁的副官小心翼翼地站立着,双脚并拢,双手垂在身侧,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到长官此刻正陷入沉思的思绪。
“李义那小子,武器装备不如咱们,伙食也比不上咱们,怎么就能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
楚云飞终于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语气中满是疑惑与不甘。
他自认为自己的部队,武器皆是从正规渠道购置,崭新且精良。
每一支步枪都擦得锃亮,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门火炮都调试精准,随时能发出致命的怒吼。
士兵们的伙食也是顿顿有肉,白花花的大米饭,配上肥美的猪肉或者鲜嫩的鱼肉,在这艰苦的岁月里,已然是难得的待遇。
可即便如此,招兵的成果却也没有李义这般引人注目。
副官微微低下头,思索片刻,试探着回答:“或许李义有他独特的手段,深得那些新兵的心。”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生怕说错一个字。
楚云飞冷哼一声,那声音短促而尖锐,如同冰锥落地。
他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茶水溅出,弄湿了摊开在桌上的一份军事地图:“我倒要去看看,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