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我去看看。”
李义一马当先,身姿矫健地带领着几个士兵朝着村外走去,他们的脚步轻盈而敏捷,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他们沿着村外蜿蜒曲折的小路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轻抬轻放,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惊动了可能存在的敌人。
路边的草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的行动伴奏。
在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上,果然发现了几个陌生人。
这些人穿着朴素的粗布衣衫,颜色灰暗,但眼神闪烁不定,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警惕。
李义等人迅速呈扇形将他们包围起来,手中的枪紧紧地瞄准着他们,手指紧扣扳机,只要稍有异动,便会毫不犹豫地开枪。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在我们村子附近徘徊?”李义大声喝问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警惕。
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的人,身材略显高大,他连忙举起双手,以示自己并无恶意,焦急地解释道:“长官,别误会,我们是附近村子的村民。”
“听说白江村在招兵抵抗鬼子,我们村子也深受鬼子的迫害,房屋被烧,亲人被杀,我们实在是忍无可忍。所以想来了解一下情况,想加入你们一起保卫家园。”
“我们不熟悉路,在这附近转了好久,才不小心走到这里的。我们真的没有恶意,请长官相信我们。”
李义听了他的话,并没有立刻放松警惕。
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些人,只见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确实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愤怒,那是遭受苦难后的真实写照,不像是在说谎。
于是,他缓缓放下枪,向前走了几步,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原来是这样,欢迎你们加入我们。”
“鬼子的暴行我们都感同身受,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土地,让我们的家园恢复安宁。”
李义耐心地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白江村的情况以及参军的相关事宜,包括训练安排、作战任务等。
这些人听了,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一起参与保卫家园的行动。
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复仇的火焰在燃烧。
处理完此事后,李义带着士兵们回到广场。
看着广场上报名参军的村民们,他心中满是感慨。
这些朴实憨厚的村民,在国家危难、家园受辱之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们的勇气和担当让李义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保卫白江村、保卫国家的决心。
此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营长,据可靠消息,鬼子在附近有新的动向,可能会再次来袭。”
“而且这次他们似乎有了新的部署,不仅兵力有所增加,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武器,情况不容乐观。”
李义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铁,仿佛被一层寒霜覆盖。
他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斗志与决绝。
上午的阳光炽热得仿佛要将整个白江村都融化,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一丝微风都没有,只有那滚烫的热浪在肆意翻滚。
广场上的报名处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的热情似要将这炎炎烈日都比下去。
李富贵坐在那张有些破旧的报名桌前,桌面坑洼不平,几道深深的划痕诉说着它曾经的忙碌。
他的额头不断沁出细密的汗珠,那些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顺着他那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颊缓缓滑落。
他抬手用那粗糙的袖口擦了擦汗,目光在面前的纸笔和不断走来的村民之间来回游移,眼神中既有对村民踊跃参军的惊讶,又有对即将到来的责任的凝重。
他的心里正暗自思忖着战争那残酷的本质和家庭所承载的重量。
在他的预想中,村民们肯定会因为亲情的羁绊而对参军这件事有所顾虑。
毕竟,那无情的战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子弹横飞,硝烟弥漫,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置身于那样的危险之中呢?那每一声枪响都可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是生死的离别。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村民们所展现出来的爱国热情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仿佛是对侵略者最有力的回击。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如潮水般聚集在报名处。
其中有身姿挺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的肌肤因常年的劳作而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着的火焰,那火焰中满是对鬼子的仇恨和对家园的守护之情;
也有一些身材魁梧的中年壮汉,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那是生活的沧桑,也是坚韧的象征,他们的神情同样坚定,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守护家园的决心从未因岁月而褪色。
在人群中,有一位叫陈大山的村民格外引人注目。
他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五的个头,站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
那宽阔的肩膀仿佛能扛起一座大山,皮肤黝黑发亮,一看就是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庄稼汉。
他家境贫寒,家中那几间破旧的房屋在风雨的侵蚀下摇摇欲坠。
年迈体弱的父母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走路都颤颤巍巍;年幼懵懂的弟妹还不懂世事的艰难,只知道依赖着哥哥。
此时,他正站在报名队伍中,身姿笔直,犹如一棵苍松扎根于大地,纹丝不动。
他的父母站在一旁,满脸都是担忧的神色,母亲的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泪水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点点光芒,仿佛是不舍的珍珠。
父亲则不停地唉声叹气,那沉重的叹息声在空气中回荡,像是对命运无奈的诉说。
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选择支持儿子的决定。
“大山啊,你这一走,家里可咋办啊?”母亲终于忍不住,小声抽泣着说道,那声音带着哭腔,微微颤抖。
陈大山转过身,看着父母,眼神坚定地说:“爹,娘,咱不能眼睁睁看着鬼子在咱村子里横行霸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咱的日子都没法过了。”
“国家有难,咱不能退缩。我去参军,就是为了保护咱们这个家,保护村子里的每一个人。等把鬼子赶走了,我就回来好好孝顺你们。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还有一位叫孙小虎的年轻人,他是家中的独子。
他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一直希望他能平安地传承家族的香火,在父母的眼中,他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他家的小院虽然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见证了他的成长。
但当他站在李富贵面前时,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要报名参军。”
孙小虎大声说道,那声音清脆而响亮,在广场上回荡。
李富贵有些惊讶地看着他,眼睛微微睁大,问道:“小虎,你可想好了?你可是家里的独苗啊。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你父母可怎么活啊?”
孙小虎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倔强:“国家都没了,家也就没了。”
“我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我要为国家而战!要是大家都因为是独子就不参军,那谁来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鬼子把我们的村子毁了,把我们的亲人害了。”
报名的人数急剧增加,李富贵很快就忙得晕头转向。
他既要快速而准确地登记村民的信息,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飞舞,写下一个个名字、年龄和家庭住址,又要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有的村民问参军后多久能回家看望一次,那眼神中满是对家的牵挂;有的则关心战场上的装备情况,担心自己在战场上的安危。
“李班长,俺们在战场上能吃饱饭不?”一个村民操着浓重的乡音问道,他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但眼神中也有一丝担忧。
“放心吧,咱队伍里会保障大家的饮食的。有干粮,还有热汤,绝对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打仗。”
李富贵一边写着信息,一边抬起头回答道,脸上带着安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