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致命的是,即便炼出了铁,制成了钢,其质量太重,堆砌成18万公里高的结构也是不可行的。制作支架的原料既要有一定的硬度,密度又不能太大。
詹姆斯博士找到了答案:陶器,在火星制陶作为超光波电站的支架构件。
制陶需要黏土,詹姆斯博士从亮国航天局得到了火星土壤样本,该样本限于技术原因,取自距火星地面仅十厘米深的范围,样本中没有合适的黏土成分。
专门发射一艘飞船前往火星,取回更深层的土壤样本,既费力又费时。
詹姆斯博士想到了一个替代性办法,可以在地球上找到与火星表面土壤相同或近似的地质结构,如果该结构地下深层有适合的黏土,则火星也可能是一样的。
詹姆斯博士在地球多个目标地点中筛选出两处地表土壤成分与火星近似的地区,一处是肯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湖区的沉积层,另一处是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上的古玛雅村落。
经过成分分析,东非大裂谷湖区的沉积层与火星土壤并不匹配,詹姆斯博士就把最后的希望放在尤卡坦半岛上。
日前,他有了惊人的发现,迫不及待地通报给迈克尔。于是,迈克尔·麦克斯来到墨西哥玛雅村落旁的土壤挖掘现场。
詹姆斯博士兴奋地说道:“迈克尔,你脚下的土壤和火星样本成分几乎完全一致,在这些成分下面就是黏土层。我现在只是担心,表面土壤成分一致是否意味着火星下层也有黏土。”
“要是在别处我不敢说,在尤卡坦半岛,我肯定你的推论是正确的。”
詹姆斯博士惊讶地抬头问道:“为什么在尤卡坦半岛就肯定是正确的呢?”
“你别忘了我的女友达芙妮是个天文学家,她认为,6500万年前火星爆裂过,一个巨大的碎片在地球的撞击点就是这里。”迈克尔答道。
“啊?我本以为是小行星呢,原来是火星爆裂的碎片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和新生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