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热木星2):边界(2 / 2)

火爆波长 王一弦 680 字 1个月前

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包括氨基酸、蛋白质,很可能来自于撞击地球的彗星,也就是有机物不是地球“自产”和独有的。

同样存在有机物的候选天体包括小行星带中的彗星和小行星以及木卫二和土卫二等等。科学家在土卫二表面喷射物的光谱中发现了磷,高度怀疑在其冰壳之下可能有生物存在。

如果地球并不特殊,有机物甚至是生命体在太阳系中广泛分布,那下一个问题是太阳系是特殊的吗?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形成生命的物质也是广泛分布的吗?

面对广袤的宇宙,人类的科技水平和观测能力非常有限,别说系外生命,就是系外行星至今为止也不过只发现了5000多颗。

要知道,按照科学家推算,仅仅是银河系就可能有上千亿颗行星。

为了寻找位于恒星宜居带的系外“地球”,亮国发射了K太空望远镜,瞄准距地球1500光年的一个特定天区进行观测。

在这个区域里发现了上千颗系外行星,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被发现的行星体积都远远超过地球,甚至比木星还大。

天文学家只好把系外行星的半径单位从与地球相比改为与木星相比,也就是说衡量系外行星尺寸的大小是以木星为单位的。

为什么发现的行星尺寸都那么大呢?科学家给出了解释,可能是选择性观测造成的,在相同的观测能力下,更大的卫星更容易被发现。

但另一个反常现象更令人困扰,那就是系外行星距离它们的母星都非常近,它们的“木星”都快要贴到“太阳”上去了。

木星距太阳有5.2个天文单位,相当于7亿多公里,而多数系外行星距离他们的母星都比水星还近。

有的行星的半长轴甚至只有几百万公里,导致行星的表面温度极高,甚至可以达到2000多度,天文学家把这类又大又热的行星称为“热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