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高燧这么一说,朱高煦双目一亮。
也动起了歪脑筋。
他俩毕竟还没到日后手握大权、沉稳持重的年纪,仍是年轻人的性子,只是有些虎头虎脑罢了。
“那就等你们姑父来了,你们俩亲自跟他说。”
徐妙云轻声说道。
“行,娘亲您就瞧好。”
朱高煦拍着胸膛,大大方方地揽下了这差事。
朱高燧也跟着应和,两人很快便乐呵呵地飞奔出去了。
不多时,朱棣从前庭过来。
他刚从燕王卫所巡视回来,心头正萦绕着丝丝愁绪,便来找娘子徐妙云。
想聊聊闲事舒缓一下。
可一进来,就看到两个儿子像一窝蜂似的跑出去了。
平日里在他这个当爹面前,可是像怕老虎一样。
“他们俩臭小子又来你这儿告状?”
朱棣开玩笑地说道。
“说的是叶伦,那位驸马都尉的事儿。”
徐妙云随口回应。
朱棣眼眸微微一眯,徐妙云见状,接着说道:“无非是仰慕他们这位长辈赚钱的商业才能罢了。
短短时间就赚了千万两黄金,充盈了国库。
为大明朝和陛下缓解了不少压力,也难怪如今在应天府朝堂上,陛下那般维护他。
与叶伦相比,朝堂上多数人反倒像硕鼠了。”
徐妙云不禁感慨。
朱棣听完,一屁股坐在徐妙云身旁,说道:“淮西勋贵那帮人,其实还得感谢咱老朱家这个妹夫。
父皇那头早就想对蓝玉和淮西勋贵动手了。
要不是这小子忽然拿出些物件,恐怕早就行动了。”
像这种事,朱棣本不该跟徐妙云说,只是今日心血来潮,便直言了。
徐妙云沉默不语,此事干系重大。
她不敢随意表态。
万一自己的话产生什么影响,燕王府上下三百四十六口人,可能就因这一个决策而陷入绝境,这样的后果可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承担得起的。
见娘子没回应,朱棣自顾自地继续说着,心中也满是后怕与纠结:“父皇立了太孙,只是不知日后这皇位又会传给谁。”
在这小小的卧房内。
只有他们夫妻二人,锦衣卫再想探听也绝无可能。
平常在他的治理下,即便有锦衣卫的探子,也都在他朱棣的掌控之中。
他的手段虽比不上老爷子,但也绝非毫无作为。
更何况天高皇帝远。
“要是雄英还在,就好了。”
朱棣又一次感慨。
朱雄英是原先太子妃常氏的嫡长子,也是淮西勋贵拥护的太孙,而朱允炆则是文臣推举的皇子。
如今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孙,显然文臣占了上风。
若有朝一日朱允炆登基,淮西勋贵怕是难逃一劫,新帝即位,旧臣自然可能被清扫。
“你想这么多干嘛。
反正不管谁登上皇位,咱朱家的人总不至于赶尽杀绝。”
徐妙云只能这般安慰他。
他们这些藩王家属,自从到了各自封地,便承担起守卫各处城镇的职责,应天府中央的事,与他们关系确实不大。
她那位公公一直都对这些分封出去的子孙有所防备。
从表面看。
任何一位藩王想要造反成功,概率都极低。
朱元璋这位开国太祖留下的底蕴实在太过深厚。
经徐妙云这么一说,朱棣又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