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问题浮现与变革起步(2 / 2)

一日,叶长歌召集村民开会,他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环顾众人说道“试种的稻田大家都看到了,亩产足足翻了两倍!我希望从今年开始,所有人都能种这种稻种,咱们村子就不会再为吃饭发愁了。”

一位村民摇了摇头说道“叶公子,咱家田少地薄,要是这新稻种出了问题,咱一家老小靠啥活?”

另一个老者也附和道“是啊,试种的田你们是用了河水灌溉,可咱们家离河远,用不上那么多水,这稻种能不能长得好还不知道呢。”

叶长歌沉思片刻后,沉稳地说道“我知道大家的担心,新稻种的风险我一人承担。如果有人愿意试种,我会免费提供稻种和肥料,丰收后大家再分给我一成的粮食作为回报。如果失败了,我一分钱不要。”

村民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经过一番商量,终于有几家年轻的村民愿意尝试试种。

顾清霜站在一旁,低声说道“你这么做等于把风险全揽在自己身上,万一有问题……”

叶长歌笑了笑“改革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连这些风险都不敢承担,我怎么能让大家信服?”

大规模推广新稻种的前提是灌溉系统的完善。叶长歌决定修建一条主渠道,将附近的河水引入村庄,再通过分支小渠送到各家田地里。这项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也是彻底改善农业生产的关键。

为了鼓励村民参与修渠,叶长歌提出了一项新政策所有参与修渠的村民,在稻种推广后都可以优先获得分配到的稻种和水源。同时,他从试种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参与修渠的劳工补贴。

在村头的河岸边,叶长歌亲自带领村民挖掘第一段渠道。他撸起袖子,拿起锄头,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一些原本抱着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到这一幕,纷纷加入了修渠的队伍。

“叶公子都亲自下场干活了,咱还有啥说的!”一个壮年村民感慨道,挥舞着锄头加入了队伍。

工程持续了一个月,终于在春耕之前完工。当第一股清澈的河水流入稻田时,村民们发出了欢呼声,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了水源保障,叶长歌继续推进新稻种的普及。他邀请顾清霜将试种的经验编成简单的技术手册,同时在村里开设了几场免费的培训会,教村民如何正确耕种、施肥和管理稻田。

在培训会上,一些年长的村民对叶长歌提出了质疑“叶公子,这稻种产量虽高,但虫害也比以前多了,该怎么办?”

叶长歌耐心解释道“虫害确实是个问题,但咱们可以通过轮作和适量施肥来减少虫害的发生。我会教大家如何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自制杀虫剂,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顾清霜补充道“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巡田队,每隔几天巡查一次稻田,发现虫害就立刻处理。”

经过多次培训,村民们逐渐掌握了新稻种的管理方法,对叶长歌的信任也逐渐加深。

到了秋收季节,村里的稻田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味。村民们忙碌在田间,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喜悦。这一季的新稻种不仅产量大幅提高,米质也更加优良,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商人前来收购。

在村口,苏锦瑟的马车停了下来,她看到堆满稻谷的谷仓,露出了欣赏的笑容“叶长歌,没想到你真把这个穷地方变成了粮仓。”

叶长歌淡然一笑“这才刚开始。接下来,我还要把这些稻米送到岭南的各个城镇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产品。”

苏锦瑟挑眉问道“你这是要抢我的生意?”

“合作共赢,”叶长歌笑着说道,“我需要你的商队和人脉,而你也需要我的稻米。”

苏锦瑟眯起眼睛打量着他“叶长歌,我发现你这人真是无利不起早。不过,既然你有这个能耐,我倒不介意跟你再合作一次。”

新稻种的成功不仅让村庄摆脱了贫困,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注意。不少村庄的领袖主动找上叶长歌,希望能学习他的稻种和管理经验。

叶长歌决定将经验总结成系统的方法,分批向其他村庄推广。与此同时,他开始制定更长远的计划,将农业与手工业、商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

顾清霜看着络绎不绝来拜访的人,忍不住感叹“长歌,你现在可是名声在外了。再过几年,说不定整个岭南都得听你的。”

叶长歌淡然一笑“名声不过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实力。这片土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咱们才刚起步呢。”

这一年的努力,让叶长歌和村庄迈出了崛起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