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完成一统(2 / 2)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芳千古,成为后人敬仰与传颂的对象。

皇上轻抚胡须,龙颜大悦,心中满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份畅快,是对多年来苦心孤诣成就宏图霸业的志得意满,是对必将青史留名的笃定与自豪。

更是对天下苍生从此能够远离战乱、安居乐业的欣慰与期许。

但他也知晓,这天下归一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艰巨的责任等待着他和这个新生的王朝。

金銮殿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明亮而温暖的光束,将殿内照得金碧辉煌。

待众臣那股热烈的情绪稍稍平复,群臣整齐转身,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

他们望着端坐在上首的皇上,眼神炽热而诚挚,其中满是对自家君王的钦佩与敬仰。

在漫长的统一征程中,皇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带领着整个天玄披荆斩棘。

无数个日夜,皇上在御书房中挑灯夜战,审阅奏章,与谋士们彻夜长谈,谋划战略,才有了今日这来之不易的辉煌。

这份功绩,让群臣由衷地折服,他们明白,能在这样英明的君主麾下效力,是何等的荣幸。

这时,刘公公微微佝偻着身子,迈着细碎而急促的小步,双手高高举起。

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毕恭毕敬地呈上一封刚刚加急送达的捷报。

那捷报用明黄色的丝帛精心包裹,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庄重而威严的气息。

皇上微微欠身,动作沉稳而有力,伸手接过捷报。

他缓缓展开,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半月之后,沐云汐便会率领着凯旋之师抵达京城。

皇上看完,略作思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心中已然有了主意:沐云汐此次立下不世之功,平定四方,为天玄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如此大功,理应等这位功臣归来,再一同欢庆,才更显隆重与诚意。

早朝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众臣鱼贯退下,脚步匆忙而坚定,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他们清楚,接下来的日子将忙碌而充实。

众臣退下后,纷纷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负责接风宴和庆功宴筹备的官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光禄寺的官员们穿梭在京城的各大集市和商户之间,仔细斟酌菜单,力求挑选出最珍贵、最美味的食材。

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对功臣的敬重,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找到最新鲜的深海鱼,他们不惜高价从远海的渔民手中收购,为了获取稀有的山珍,他们派人深入山林,历尽艰辛。

礼部的官员们则在紧张地规划宴会流程,从场地布置到宾客座次,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考量。

他们绘制了一张又一张图纸,讨论了一次又一次方案,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他们计划在宴会场地的四周悬挂象征胜利的锦旗,用鲜花和彩带装饰每一根立柱,让整个宴会充满喜庆与荣耀的氛围。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大臣们则聚在一起,为新制度的推行做着准备。

锦瑞昭王心声中曾说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如今想来这些举措对于稳固天下、实现长治久安而言,是极为必要的。

他们查阅古籍,参考历代王朝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下的国情,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

为了统一文字,他们组织了一批饱学之士,编写统一的字典和教材。

为了统一货币,他们研究各地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兑换比例。

他们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关系到王朝的根基,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才能确保新制度顺利推行。

此刻,他们怀揣着对新朝的憧憬与责任,步履匆匆,满心都是为了这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能够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朝堂紧锣密鼓的筹备与满心期许之中,半月的时光仿若指间流沙,悄然无声地流逝。

沐云汐率领着那支历经战火洗礼、战功赫赫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京城之外。

今日,便是他们入朝觐见、接受嘉奖的重大日子,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万众期待的氛围之中。

破晓时分,第一缕晨光刚刚洒落在京城的琉璃瓦上,京中便如同被注入了活力一般,迅速热闹起来。

皇宫的正门缓缓打开,朱红色的大门在吱呀声中向两侧敞开,厚重的铜环碰撞着门扉,发出沉闷而庄严的声响。

皇上身着一袭绣满金龙、华贵至极的朝服,那金龙绣工精细。

鳞片仿若在晨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头戴冕旒,十二串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每一步都迈得沉稳而庄重,尽显天子的威严与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