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重构(1 / 2)

长安城的清晨比往日来得要早一些。随着真龙显现的异象消散,一缕晨光穿透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迷雾。大街小巷里,百姓们开始收拾昨夜的残局,将被煞气和战火损坏的房屋一点点修缮。

然而在皇宫深处,一场关系到帝国未来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

太极殿内烛火通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青衫人端坐在客座上,目光深邃地看着殿内众人。经过昨夜的变故,朝中各派都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诸位。\"李渊开口打破了殿内的沉默,\"昨夜之变,想必大家都已知晓。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要商议重建之事。\"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昨夜的变故不仅动摇了长安城的根基,更暴露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何重建,已经不仅仅是修缮城池那么简单。

\"启奏陛下。\"兵部尚书王君廓率先出列,\"目前城中各处防务空虚,急需重新部署。臣以为,应当先解决军防问题。\"

确实,昨夜一战,不仅暴露出了长安城防御体系的漏洞,更让人看到了军队调度上的诸多不足。

\"王大人说得有理。\"李瑾点点头,\"不过在调整军防之前,我们是否该先理清敌军的来路?毕竟昨夜来犯之敌,明显不是寻常之师。\"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被囚禁在殿角的左道人。经过昨夜一战,这位混元宗的高手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修为,此刻正一脸平静地跪在那里。

\"说吧。\"青衫人开口,\"那些死士究竟是从何处调来的?\"

左道人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回禀真人,这些人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其一是西域大漠,那里有一支被我宗秘密训练的死士。其二是南疆蛮地,我宗在那里经营多年,收服了不少异族高手。至于第三支......\"

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则是来自朝中。\"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隐约猜到混元宗在朝中有所布置,但真正听到确认,还是让人感到震惊。

\"具体说说。\"李渊沉声道。

\"是。\"左道人点点头,\"我宗在朝中经营数百年,暗中培植了不少亲信。他们有的出身边军,有的来自禁卫,还有一些则隐藏在六部之中。具体名单......\"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恭敬地呈上。

李渊接过名册,仔细翻看。随着他的目光扫过,不少官员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显然,这份名册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陛下。\"李炎突然开口,\"臣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既然混元宗已除,那些被蒙蔽的官员,未必就真的与我朝为敌。\"

这番话说得颇有分寸。确实,不是所有与混元宗有关的人都是死心塌地的死士。有些人可能只是被蒙蔽,或是被形势所迫。

\"二哥说得对。\"李瑾接口道,\"重建之际,我们更需要用人。与其大动干戈,不如借此机会统合各方力量。\"

青衫人听到这里,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两位皇子的表现,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在此时,王玄策突然出列:\"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决目前的困局。\"

\"说来听听。\"

\"是。\"王玄策整理思绪,\"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重组军制。原本的九军制虽然沿用已久,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臣建议,可以将军队重新编制,以五军为主,分别镇守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

\"这五军该如何编制?\"李渊来了兴趣。

\"回陛下。\"王玄策说道,\"臣以为,可以将原本的九军精锐抽调出来,重新编组。每一军都配备专门的谍报人员和道门高手,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此一来,既能加强防务,又能借机清理军中隐患。\"

这个提议确实很有见地。通过重组军队,不仅能够理顺军制,更能借机清理混元宗在军中的暗桩。而且这种调整看似是加强防务,实则暗含肃清之意,可谓用心良苦。

\"不错。\"李渊点点头,\"此议可行。不过具体如何实施,还需细细斟酌。\"

就在众人讨论军制改革的细节时,吏部尚书杨文昌突然出列:\"陛下,臣以为,军制改革固然重要,但民生之事也不可耽误。昨夜之变,城中百姓损失惨重。若不尽快安抚民心,恐怕会生出其他变故。\"

这个提醒很及时。确实,重建工作不能只顾及军事和政治层面,民生问题同样重要。

\"这个好办。\"户部尚书岑文本说道,\"户部已经准备了一笔款项,可以立即拨付,用于救助受灾百姓。另外,臣建议暂缓征收今年的部分赋税,让百姓有喘息之机。\"

\"善。\"李渊颔首,\"此事就交由户部和吏部配合处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更大的问题被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