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改装前准备(2 / 2)

“有了这笔钱,东瀛舰队一定会所向披靡,击败沙俄帝国的!”

英吉利驻东瀛公使微微一笑,满意的看着合同附加项目。

英吉利借了一千五百万英镑给东瀛,解了东瀛的燃眉之急。

当然,因为情况不同,东瀛并没有受到优待。

刚刚签订的英日友好通商条约、废除外国在东瀛特权,现在已经成为一张废纸。

“当然,祝你们成功。”

驻东瀛公使高傲的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办公室。

刚离开不久,他的助手就忍不住询问:

“爵士,我们已经贷款给了华夏,并且数额比东瀛的还大。”

助手不理解,

“华夏和沙俄帝国必有一战,我们已经选择了其中一支军队,再选一个,不会影响效率吗?”

助手还是太年轻了,让公使不太好意思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伦敦也不知道究竟应该下注谁,后来干脆一起。”

公使吸了口气,点燃雪茄,压低了声音,

“华夏太大了,而且单一民族占据庞大比例,影响力巨大,让他们发展起来并非好事。”

“但遏制沙俄帝国,也必须要华夏出力才行,或者说必须把华夏推到沙俄帝国的对立面。”

“一方面,我们希望华夏能在陆地上遏制沙俄帝国,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东瀛能在海上遏制华夏。”

助手还是不明白:

“可是,沙俄帝国支持清国,与大汉军大都督府反目成仇,即便不需要我们挑拨,双方也……”

公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如果清国失败了呢?作为一名外交官你得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更别提大汉大都督府和法兰西人向来来往密切,而法兰西人又和沙俄帝国来往密切。”

“如果沙俄帝国的干涉失败,清国消失,那么双方就失去了大部分利益冲突。”

“再有法兰西人居中调停的话,成为朋友也并不令人惊讶。”

公使想到这儿就有些气馁。

英吉利尝试使用印度方式拖住华夏,也就是挑拨各族群之间的关系。

等两方打起来了,消耗的差不多了,英吉利人再出来当和事佬。

威胁解决了,面子也有了,皆大欢喜。

但,华夏不接招。

除了极为偏远的地方,其他地方英吉利就算挑拨了,过几分钟也就又和好了。

浪费资源。

加上大汉大都督府身上的法兰西印记太明显了,所以英吉利人才坐不住的。

“爵士,淞沪的电报,大汉海军好像有了新动作。”

电报员匆匆跑来,

“原北洋舰队、大汉海军主力舰,加起来有十几艘,护送着数十艘民船,航向向北。”

公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这个消息转发给了东瀛人。

这样才公平(打的够狠,她想看血流成河。)。

接到消息后,东瀛舰队判断大汉军是想巩固刘公岛,甚至夺回旅顺口。

不然没必要倾巢而出,更不用带着这么多运输船。

东瀛的反应很激动,联合舰队重新集结,不过并没有直接派出去。

因为东瀛人突然想起来,战争已经结束了(自认为)。

而且大汉海军最擅长声东击西打偷袭,东瀛人想以不变应万变。

结果却不是很好,因为大汉海军变得比他们想到都快。

……

十一月20日,大汉海军袭击了旅顺口,但只是袭击。

因为旅顺口的建设还没铺开,东瀛人正在忙着在东京置办产业,所以旅顺口基本没有攻击价值。

现在顶多作为一个系泊地。

“大都督,情况并不理想。”

李和在附近海域搜索了两天,啥也没看见,

“东瀛人并不上当,非常谨慎。”

汤潇逸苦笑的看着电报,摇了摇头:

“回去吧,没用了,回去给定远镇远进行改造升级。”

汤潇逸是在进行改装前的准备,甚至不惜自己跟着船出来当诱饵,当然,是跟着自己的装甲巡洋舰。

汤潇逸本来想勾引东瀛舰队出来,然后打一场蓄谋已久的“遭遇战”。

为此他特意让炮厂加班加点的生产了装填猛炸药的炮弹。

相比于黑火药,威力提升了不只五倍,一发炮弹爆炸,就能让一艘巡洋舰重创甚至沉默。

可惜,一切都准备好了,东瀛人不上当。

不能搞定东瀛人,那这份计划就失去了价值。

而且是否能按时开始改造并获得胜利。

李和想起了在山上的情况,民众民心还是有些的。

“转向,去琉球。”

小孩儿不爱过年,或者说体会到的味道不同,发发疯很正常。

汤潇逸今天就是要逼迫带小孩和老人,buff叠满了。

(兄弟们新年快乐,下面都快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