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很是出乎黄阁老意料,孙稷侠反倒对他执礼甚恭,言辞之间也不似朝中大员们描述的那般粗鄙,让黄道周对孙稷侠的印象为之一清。
他急忙上前扶起孙稷侠两臂,说道:“楚国公折煞吾也,按照礼制,吾该向国公行礼才对”。
孙稷侠不以为意,他恭敬的向黄道周说道:“阁老以年迈之躯,还在为中兴我皇明奔波劳碌,晚辈向阁老行礼,理所当然也。”
黄道周听完后,对孙稷侠的印象更好,他笑容满面的拉着孙稷侠的手,携手共上滕王阁。
上得滕王阁中,孙稷侠望向广阔的江面,凛冽的江风吹起他的鬓发,让他思绪良多。前世他也曾上过滕王阁,虽然后世楼阁乃是重修过的,但位置大差不差,他记得自己当时也是站在了这个位置面朝大江。当时的他又岂能想到,自己再站在滕王阁上之时,竟然已是数百年之前。
百年时光,不过斗转星移,唯有江河东流,不舍昼夜!
触景生情之下,孙稷侠凭栏吟诵起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但听身后有人接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孙稷侠转过身来,见接口之人正是黄道周,才发觉真情外露,顿觉尴尬。
黄道周却抚着长须笑道:“楚国公,吾研学《易经》已有数十年,对于相面和卜卦之术,偶有小得。但今日吾无礼之下,观察国公面相许久,却见您面相晦涩不明,国公真乃奇人也。”
眼见黄道周懂得《易经》这等玄妙之学,孙稷侠急不可耐的从贴身内衣中,取出那块玄武之玉。
“黄阁老,在下偶得一块宝玉,却不知其出处,您老博闻强识,可识得此玉?”
孙稷侠将手中玉佩交到黄道周手上,满怀期望。
黄道周拿过玉后,左右摩挲,观察纹理。
“此玉......此玉.......材质甚好”
孙稷侠大喜过望,只等下文。
“但老夫一时还未认出,玉石出自何处......”
孙稷侠顿时笑容僵硬,眼见黄道周神情尴尬,他只好出言道:“那在下拜托阁老,帮我寻访查阅一下,此玉究竟来自哪里。”
黄道周疑惑的询问道:“此玉的出处对国公很重要吗?”
孙稷侠却转身望向滔滔大江言道:“关山之客,何时归家?”
黄道周不解其言,回答孙稷侠的只有涌起来的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