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其疾如火(1 / 2)

当隆武朝廷内部还在龙争虎斗之时,远在江北的凤庐之地,绿旗飘飘,大军云集,而统帅这支绿营兵的正是满清汉军镶黄旗人,受封为二等精尼奇哈藩,官至凤庐提督的刘良佐。

刘良佐此人履历非常丰富,他早年跟随李自成的农民军造明朝的反,后又投降明朝,镇压农民军起义。在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刘良佐被任命为总兵官,受封广昌伯,成为江北四镇之一。然而,清军南下后,他又投降清军,并在长江水战中,俘虏弘光帝,随后又残酷镇压江阴起义,乃是“三姓家奴”一般的人物,大奸大恶之徒。

先前明军细作回报大都督府,江北有异动之时,孙稷侠曾预测清军可能想开启新一轮南侵大战。但孙大帅当时却是想岔了,并非是满洲人主动下的军令,而是刘良佐刘大帅,有自己的想法。

去年满洲人在南京大抢了一通,将一车车的财货拉回了北京,但是多铎却不准他们这些汉军参与抢劫,他只能干瞪眼睛当观众,可把刘良佐眼红的不行。他本就是匪性难改之人,又要养活着手下这两万弟兄,耗费不小,故此满脑子都是想再去那里大掠一番。

江南已经被清军占领了,再去抢也不太合适,所以他只能将目光盯向明军控制区。

正好是瞌睡捡到了枕头,明朝益藩抚州作乱被平定后,益藩朱慈炲逃到了凤阳,落到了他的手里,由此得以窥江西虚实,朱慈炲不仅告诉了刘良佐江西境内的兵力虚实情况,还将赣北等地的明军布防情况告知了刘良佐。刘良佐在得知江西境内,明军只有黄道周的赣军一万余人之后,心中大喜过望,随即蠢蠢欲动,日夜谋划南侵之事。

隆武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满清凤庐提督刘良佐亲率凤庐绿营兵一万五千人,渡过长江,侵入江西饶州。

早在四月初,孙稷侠得江北军报之后,便以大都督之名义,命令江西加强长江至赣北沿线防御。

内阁次辅、江西督师黄道周得信后,便调度赣军增强了赣北防御,但是长江至赣北这一段,实在太宽阔了,谁也不知道,清军会在哪一段侵入江西,赣军本身兵力也不充裕,所以只在饶州、九江、广信三座重镇增加了兵力驻防。严阵以待的赣军,从月初等到月尾,仍然未等到清军来袭,沿岸诸军都有所放松警惕,认为这不过是虚惊一场,饶州府守军便是如此。

饶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而得名,境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此地不仅是隆武朝重要的粮食产地,其次还是连接江西、浙江、福建、安徽等数省的通衢之地,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清军得之则可以攻掠数省之地;明军失之,则要面临清军分兵进击之险境。

黄道周就是因为认识到了饶州府的重要性,遂在此地驻有重兵。从原有的一千五百人,增兵至了三千五百余人,必要时还可以发动乡绅壮丁守城。

但就是如此重要的一座大城,黄阁老却是所托非人。驻守此地的饶州府守备在认真守了半个多月的城池后,逐渐放下警惕。到四月下旬,此人每日只是赌钱喝酒,城防守备也疏忽大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等到凤庐兵来袭的时候,城门口的值守军士竟然还在聚众赌钱,致使凤庐兵仅仅一个冲锋,就攻入了城内。守城的赣军见清军已入城,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这座赣北重镇轻易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