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但是与许文对比,你就太次了。”(1 / 2)

柳白轻笑,略显得意地交了口供。

冯劫顿时脸色苍白如纸,

身旁的简书郎赵德柱则是汗流浃背。

柳白一句点破千钧,“是谁这样胆大妄为!”

闻此言,淳于越如溺水之人在危急时刻抓到根救命稻草般欣喜:如果事件另有主使,则火灾不是因为儒家管理不善所致!起码可以将责任减轻几分。

柳白则悠悠掏出简化版笔录——

数十家丁的证词原稿比《离 * 》还厚重, 能带上吗?

“请陛下过目。”

“至至于其真实性......还是移交给咸阳府衙更恰当吧!”

“公子闾又如何判断此案,并非局外人的我能说清楚的吗?”

柳白微笑的同时把证词交给传令人,眼神中带着玩味的意味。

这一行为反而赢得不少老臣赞赏——这个柳大人,初进朝堂时锋芒毕露,如今越发圆润成熟!

事情一件件发生在他主导之下却不涉及己,高明。

待始皇阅罢笔录后目光转向简书郎赵德柱: “赵氏,你的罪状是否属实?”

此言令朝中众人一阵诧异转而又投向古怪的眼神——真凶居然是赵氏?

谁赐予他这么大胆子去焚烧国家重要文库?

“陛、陛下!小民无辜!”

赵家主早已跪在地上浑身发颤。

始皇帝连读数十人名单后,整个大殿内三十名家门官员都被一一列出。

冯氏全身颤抖着:全是同门士族出身,

而他却从未指使。

那份口供出自哪里?

“他们家中的仆从,现今何在?”

始皇的声音沉静中夹杂寒冷却震慑人心,所有人都意识到危机来临。

“陛下,臣等无罪!”

“臣从未想过要对国宝级藏书出手,望陛下明鉴!”

世家官吏纷纷哭诉哀嚎以表忠诚;平日风光无二、嚣张跋扈的大佬此刻个个狼狈不堪,

甚至开始质疑幕后操纵者是否存在?

冯劫转身怒瞪赵德柱,仿佛责怪他为何画蛇添足?

于是有人开始揭发:

“启禀陛下,赵家造谣侮辱孔鲋先生一事众人都亲眼所见! 一定与此脱不开关系”

,

叔孙通趁机插话, 着力打压赵氏;

“你们……休想抵赖!”

面对控诉,

赵德柱辩解道:

\"臣确实到过典礼现场,但从不曾参与 ** 。

\"

情急之下他又指向旁列的官员问道:

“即使我和儒家有些恩怨, 但也绝不可能联合这些人一起行动,更何况用了我的家人? 望陛下明断!”

冯劫立刻提出异议:

“其中多有蹊跷。”

### “意有之?”

这一句简短的话,令整个朝堂陷入了沉默。

文武百官们都呆滞地看着柳白,试图理解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

“意有之”

,意思是有这个意思——这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更模糊的“罪名”

了。

但谁又敢轻易否认柳白此时所说?

“启禀陛下,我大秦之律,惩罚在于举证,重证据。”

一位大臣缓缓道,“可是这一次图书馆事件,确有实锤证明这些人所为吗?难道家将们的供词便是无可辩驳的铁证?也未必见得。”

柳白沉吟片刻后,踱步到几十位跪伏于地的世家官员前,指着他们说。

一时间,在场诸人都面带喜色。

若不是始皇在高台上坐着,恐怕早已冲上去拜谢这位柳丞相。

冯劫更是心中暗赞,柳白今日竟不计前嫌为他们说话。

这位素日作对、图谋图书馆的人此刻竟是恩人!

可是,就在这时,柳白话锋突转。

“但是!”

一句话让所有人的心再度悬起,仿佛刚从谷底爬上来又猛然摔下去。

“你这……说得人心胆颤!大秦还有这样的臣子?”

不少人忍不住心中惊叹。

柳白停在赵德柱身旁,开口问:“简书郎,你在图书馆开放仪式上说孔鲋先生坏话,是真的吧?其他诸位同僚,想必也参与过吧?”

赵德柱拼命点头,甚至无视冯劫投来的视线。

造谣最多就是丢官罢了,但他赵德柱若牵连进更严重的案件,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祸。

多拉几个人分担压力,也是保全自己的手段。

“事情很明显。”

柳白说道,“虽然这件事未必是他们做的,但是——”

“他们确实想这样做!”

他继续道,“建图书馆乃陛下旨意,公子高更是在救火中受重伤。”

这番话说罢,杀气弥漫全场。

叛乱,这是个足以让所有人汗流浃背的词。

淳于越和叔孙通也大吃一惊:这局势未免有些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