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别说开拓西域东北,就连燕云十六州也没能拿下过啊!
不过对开拓西域,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的。
汉武开拓西域,虽然打得劳民伤财,海内户口减半,却并不是没有好处,从西域引进的很多东西,现在都还让大宋的子民享用着,然而坏处就是维持西域都护府,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而且国力一旦衰弱,也就丢掉了。
而盛唐在西域出兵其实一直不算很多,主要就是带着西域的那些国家去揍人,所以效果要好一些。
这么看来,用西域公司这种做法去经略西域,花费也不大,不会对大宋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还能维持丝绸之路的贸易,在海外贸易之外多加一个通道,对北方的经济还是有着不小的好处的。
说穿了,海外贸易的发达,主要肥的是南方,而大宋朝堂还是在北方,中枢的官员对这一点也是心中有数,丝绸之路能通畅,对维护整个帝国的统治,还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大宋经济发达,岁入也可以说是相当的高,不过大宋有个好处就是喜欢发钱,不光给官员发高薪,也动不动给民间发钱,只不过因为强干弱枝的做法,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在汴梁,想要辐射出去,还是很难的。
而赵谌在河北三路的做法,其实相当于是把工业很多都放在了河北,让河北也能聚集很多的民力,这些工厂的工人赚了钱,总是会在当地消费的,这样一来,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繁荣。
现在河北的几个重要城市,比如大名府和太原府,都已经开始比之前繁华了很多,大名府的繁华来自周边的铁厂,河北的铁矿开采出来之后会流水一般的运到大名府,然后通过那里的铁厂制造成各种军械和民用产品,农具什么的销往全国,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而太原府则是附近的玻璃厂和水泥厂,从麟州运来的矿石在那里制造,同时也让河东的人口得到了极具的增长。
这些商品卖向全国,然后商人们返程的时候都会贩运粮食到河北三路,让这三地的民生,带来了更好的转变。
“现在制约我大宋经济的,主要是交通,尤其是西北过来的商品,群山之中,实在是难以运输大宗货物,只不过群山之中修路,本来就很是为难,所以我打算先在河北三路,将那些水路连接不起来的地方,一一以水泥修筑地面,让马车可以跑得更加通畅快速,这样一来,最起码河北三路的交通,会有一个飞跃一般的提升!同时北方一旦有变,我们河北三路和京畿路的资源,可以迅速的运送往任何一个防守要道,对军事,也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