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改革不是革命(1 / 2)

“本太子只是提出一个方向,具体职权如何明确,升迁的条件如何,进士考核是否要增加一些东西,那就得靠诸位相公来确定了。”赵谌喝了口茶,然后说。

宰执们纷纷点头,很显然的是,太子这就是表明了自己不会插手这件事了,也就是说,不会对他们的权力有什么侵蚀。

而这样的改制要是做成了,朝野官员的风貌,那必然是焕然一新!

混日子的官员虽然也有,然而不是每个官员都会这样的,而且赵谌也没有想要现在动他们。

当然了,这样的改革,千头万绪,还要和科举配套,要讨论出来,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讨论出来的问题。

不过还好,现在宰执们大多数还是一心为公的,他们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任何改革,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吏治,这个吏治指的不是吏员,而是整个官场。

官场风气好了,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

而职权的划分,本来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大宋开国是有些不正的,毕竟逼迫孤儿寡母得到的天下嘛,所以太祖重用士大夫,杯酒释兵权,还有官员数量众多等等,都是为了分散相权,从而让皇权得到更多的统一。

整个中国的封建史,就是皇权不断剥夺和分离相权的历史。

相权越被分散,君权就越集中,发展到明清是巅峰,那个时候官员的权力基本上不可能对皇帝造成威胁,明朝动不动就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还能将权力掌握在手中,就是这套制度的精妙之处了。

赵谌提出要求之后,还附加了一句。

“军权与政权要分割开,枢密院由官家直管,武官只负责带兵打仗,文官只负责提供军需,双方都不得向彼此插手。”

这一条,当然也很有必要。

保持武将一定独立性的同时,也避免了他们会造反作乱的可能,但是也不是让文官把武官给管死。

管死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金人南下。

军权直属皇帝,那文官就不能造反,武将只能听从皇帝的命令去指挥军队,那他们同样也失去了造反的根基。

社团不能一家独大,要制衡。

至于调整中的慢慢来,不能一次性的把所有改革都完成这种事情,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不会犯这种幼稚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