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汤姬:穆熙快看,下雪了(2 / 2)

要知道朝廷现在又在不断地消耗大量的木材,这样一来恐怕有很多人会在这个冬天死去。”

长孙聘晴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关切,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楚凡在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明白尽管水泥建造的房子在坚固程度上确实比木屋要强得多,但在抵御寒冷方面,其优势却并不明显。

如果朝廷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那么那些在洪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极有可能会在即将到来的寒冬中失去生命。

楚凡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制作烈酒来帮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中保持体温。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尽管烈酒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温暖,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寒冷问题,而且长期饮用烈酒对身体也有害。更别说现在魏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用来酿酒。

楚凡曾经为了救治刘雪雨的哥哥制作了几瓶酒精,用于消毒伤口。但那之后他就很少再制作酒精了。即便是制作也只是少量的,而且都是直接交给宫里的太监,让他们送到穆云峰的手中供受伤的将士们使用,以进行伤口的消毒处理。

至于高度酒,楚凡并没有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制作。他深知现在魏国虽然粮食有一些了,但是还没有多到可以用来大量酿酒的地步。

楚凡明白现在最主要的是要能够让边境的将士们吃饱,这样他们才能够有力气守住边疆。他知道只有将士们吃饱了,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应对边境的种种挑战。

因此他将有限的粮食资源优先分配给将士们,而不是用于酿酒这种奢侈的享受。

至于前往其他国家购买酒水进行提纯,楚凡从未考虑过这种做法。毕竟从其他国家进口酒类,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运输成本也相当高。如果购买了酒水之后再将其提纯成高度酒或者酒精,那简直就是愚蠢至极的行为。

对于酿酒这件事楚凡也有着自己详细的计划和长远的考虑。他的目标是在第二年春天,当魏国全国上下都开始推广种植红薯之后,便可以着手进行酿酒的工作。

楚凡特别喜欢老李团长所喜欢的地瓜烧,这种酒曾经在那部经典的抗战电影《亮剑》中出现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凡对地瓜烧的制作工艺充满了兴趣,他还通过互联网学习了相关的酿酒技术。楚凡明白只有当红薯大面积成熟,魏国的粮食储备充足,他才会正式启动酿酒的计划。这样他就能确保有足够的原料来酿造出高质量的地瓜烧,也能保障魏国百姓和军队的生活不受影响。

只不过现在想这些还太远了,现在主要的是想要怎么让开封城这些人能够平安的度过这个冬天。

雪越下越大而楚凡几人也没有了刚才那股兴奋劲头,汤姬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看穆熙等人都没有说话,兴致缺缺的样子。她也没有了玩耍的念头。

楚凡为了查看三座卫城的情况,决定带着穆熙等人前往中华城查看城中百姓的情况,然而楚凡在来到中华城的时候却看见了一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