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真相渐明(1 / 2)

第六十四章:真相渐明

苏烈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狱中,四周的墙壁散发着阵阵寒意,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如磐石。他深知,自己绝不能坐以待毙,这场针对他的阴谋必须被揭开。

苏烈在狱中冷静思索,他回想起整个事件的点点滴滴。那些被突然抛出的所谓证据看似确凿,可实际上漏洞百出。他相信,这背后一定是世家在操纵,而他们买通的证人是关键所在。他迅速通过狱卒给亲信们传递消息,一场为了寻找真相的行动在暗中展开。

苏烈的亲信们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忠诚之士,他们分成多个小队,开始从各个方面着手调查。有的深入市井,寻找那些可能知晓内幕的小人物;有的则乔装成商人,接近与世家相关的产业,试图从中发现线索;还有的则专门针对那些出现在朝堂上弹劾苏烈的官员,调查他们与世家之间的往来。

其中一个小队在市井中偶然遇到了一个曾经在世家府邸做工的老仆。老仆年事已高,因身体原因被辞退。起初,他对陌生人充满警惕,但当他听到是在为苏烈将军寻求真相时,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亲信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他们耐心地与老仆交谈,向他诉说苏烈将军的冤屈。老仆最终被打动,他回忆起在世家府邸时,曾看到一些神秘人在深夜出入主人的书房,而那些人举止鬼鬼祟祟,不像是正常的访客。

顺着这条线索,亲信们继续追查。他们发现,那些神秘人中有几个是城中有名的地痞无赖,平日里以替人做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为生。经过一番周折,亲信们找到了其中一个地痞无赖。这个无赖起初还想抵赖,但在亲信们亮出证据和威胁要将他过往的罪行一并揭发后,他终于松口。他承认自己是被世家雇佣,去威逼利诱一个证人,让他在朝堂上作伪证指控苏烈谋反。

与此同时,另一个小队在调查弹劾官员时也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发现这些官员中有几个最近突然变得家财万贯,与他们原本的俸禄收入极不相符。通过对这些官员财产来源的深入调查,发现是世家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向他们输送了大量财物,条件就是在朝堂上配合弹劾苏烈。

在寻找证人的过程中,亲信们更是费尽周折。原来,世家为了防止证人被找到,将他藏在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还安排了专人看守。亲信们经过多日的侦查,终于确定了证人的藏身之处。他们精心策划了一次行动,趁着夜色,避开看守,成功将证人解救出来。

证人在被解救后,起初还十分惊恐,担心世家的报复。但在亲信们的安抚和告知苏烈将军的冤屈后,他道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家中老小被世家挟持,不得已才在朝堂上按照世家的指示作伪证。

亲信们将这些证据一一整理,呈递给了曹操。曹操看到这些铁证如山的证据后,顿时大怒。他没有想到,世家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诬陷忠良,扰乱朝纲。他意识到,这次事件不仅仅是针对苏烈个人,更是对他权威的挑战,对国家稳定的破坏。

曹操当即下令,对参与阴谋的世家进行彻查。一时间,朝堂上下风云变幻,那些曾经在背后操纵一切的世家们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试图反抗,想要销毁证据,但曹操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他调遣了最精锐的卫队,对世家的府邸进行了全面搜查,任何与阴谋相关的文件、书信都被收缴。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令人震惊的内幕被揭开。原来,世家们的阴谋由来已久,他们不仅仅是想诬陷苏烈,还计划在苏烈倒台后,进一步削弱曹操的势力,扶持自己的傀儡上台,从而掌控整个国家的大权。他们在暗中与一些地方势力勾结,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叛乱。

曹操在得知这些后,更加坚定了清洗世家的决心。他深知,如果不彻底清除这些毒瘤,国家将永无宁日。在清洗过程中,一些世家的成员被直接逮捕,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土地被重新分配。而那些与阴谋有直接关联的世家首脑,更是被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整个国家都因为这次事件而震动,百姓们在得知真相后,对苏烈将军的冤屈感到愤慨,同时也对曹操的果断行动表示支持。但在这看似顺利的局势下,却隐藏着新的危机。曹操在清洗世家的过程中,由于愤怒和急于稳定局势,手段愈发残酷,许多与阴谋并无关联的世家成员也受到了牵连。这引起了一些朝中大臣的担忧,他们担心这样的清洗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平衡。

苏烈在狱中得知了曹操清洗世家的情况后,也开始忧心忡忡。他意识到,曹操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他多次请求面见曹操,想要劝谏他不要让愤怒蒙蔽了双眼,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世家成员。然而,曹操此时正沉浸在对世家阴谋的愤怒之中,对苏烈的劝谏置若罔闻。

随着清洗行动的扩大化,朝廷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开始对曹操的行为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曹操这样做是在破坏国家的根基。而曹操则认为这些大臣是在同情世家,对他们也产生了怀疑。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国家再次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苏烈深知自己必须尽快出狱,才有可能缓解这种紧张局势。他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让亲信们在外面积极活动,向曹操施压。同时,他也在狱中继续思考应对之策,试图找到一种既能平息曹操的愤怒,又能妥善处理世家问题的方法。

苏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他认为,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让曹操认识到过度清洗的危害。他通过亲信向曹操传递了一份书信,在书信中,他详细分析了目前朝廷内部的局势,指出如果继续不分青红皂白地清洗世家,可能会导致国家的人才流失,经济受损,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叛乱。他建议曹操设立一个专门的审查机构,对被牵连的世家成员进行公正的审查,只惩罚那些真正参与阴谋的人。

同时,苏烈也意识到,仅仅依靠书信可能无法打动曹操。他需要找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方式。他想到了那些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将领,他们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苏烈通过亲信联系了这些将领,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向曹操进谏。

这些将领们在得知苏烈的情况后,纷纷响应。他们联名向曹操上书,表达了对苏烈的信任和对目前局势的担忧。他们指出,苏烈将军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此次被诬陷是国家的损失,如果因为世家的阴谋而让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那将是得不偿失。他们请求曹操释放苏烈,并重新审视清洗世家的行动。

在众多将领的压力下,曹操终于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决策。他意识到,自己在愤怒之下可能确实有些冲动。他决定暂时停止大规模的清洗行动,先对已经被关押的世家成员进行重新审查。同时,他也同意与苏烈见面,听取他的意见。

苏烈终于走出了监狱,他的面容略显憔悴,但眼神依然坚定。他与曹操在朝堂上相见,两人的目光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情绪。苏烈向曹操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强调,世家问题必须妥善处理,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让国家陷入混乱。他建议曹操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对于那些真心悔过的世家成员,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为国家效力,以此来稳定局势。

曹操在听取了苏烈的建议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苏烈的话有道理,但他心中对世家的愤怒依然难以平息。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曹操决定部分采纳苏烈的建议。他成立了一个由忠诚大臣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对被关押的世家成员进行严格审查。同时,他也对清洗行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不再盲目地扩大范围。

然而,这次事件已经在朝廷和国家内部造成了深深的裂痕。一些世家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的命令,但心中却充满了怨恨。他们在暗中等待机会,想要报复曹操和苏烈。而朝廷内部的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信任危机在各方之间蔓延。苏烈深知,要想真正恢复国家的稳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新的阴谋再次出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烈积极参与到审查委员会的工作中。他亲自审查每一个案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他与那些被关押的世家成员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判断他们是否真正参与了阴谋。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一些世家成员试图贿赂他,一些则对他进行威胁,但苏烈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