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联军内乱(1 / 2)

第三十四章:联军内乱

孙刘联军,这支曾在赤壁之战中让曹军铩羽而归的强大军事力量,如今却因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如同一座看似坚固却已出现裂痕的大厦,摇摇欲坠。

自曹操在荆州战略调整、加强防御后,孙权和刘备虽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联盟,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潮涌动。荆州,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犹如一块巨大的蛋糕,让双方在合作的同时,心中都有着各自的盘算。

刘备,这位以仁德之名行世的诸侯,在荆州的势力如野草般迅速蔓延。他先是通过种种手段拉拢当地的世家大族,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这些世家大族为刘备提供了充足的钱粮和人力,使得刘备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刘备又以荆州为据点,积极向周边地区拓展势力,他的仁义之名在民间传颂,吸引了大量百姓前来归附。

然而,刘备势力的扩张却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孙权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吴出力甚多,在荆州的利益分配上,自己理应占据主导。但如今刘备的发展势头迅猛,大有将荆州据为己有的态势,这让孙权如鲠在喉。

孙权阵营中的将领们,也对刘备的行为愤愤不平。其中,以吕蒙等人为首的一些将领,他们对东吴忠心耿耿,对荆州的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吕蒙看着刘备在荆州的一举一动,心中的忧虑与日俱增。他深知,荆州若被刘备完全掌控,东吴将失去重要的战略屏障,长江防线也将出现巨大漏洞。

在一次东吴的军事会议上,吕蒙慷慨陈词:“主公,刘备此人不可不防。他在荆州的势力日益壮大,如今已对我们构成了严重威胁。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赤壁之战,我东吴儿郎浴血奋战,才击退曹军,荆州之地,我们也有份,怎能眼睁睁看着刘备坐大?”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孙权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知道吕蒙所言极是,但此时与刘备翻脸,又担心曹操会趁机渔翁得利。毕竟,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若孙刘联盟破裂,曹军再次南下,东吴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而刘备一方,似乎并未察觉到孙权阵营的不满。诸葛亮虽智谋超群,但此时也被刘备势力发展的表象所迷惑,没有充分意识到联盟内部矛盾的严重性。刘备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荆州扩充军队、巩固地盘,他对荆州的渴望已经蒙蔽了他的部分战略眼光。

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一些小的摩擦开始在孙刘联军内部出现。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东吴和蜀汉的军队因战利品分配问题发生了争执。原本按照联盟约定,战利品应根据双方出兵比例进行分配,但蜀汉军队却以自己在战斗中伤亡较大为由,要求多分一些物资。东吴军队则坚决不同意,双方互不相让,差点酿成大规模冲突。

这件事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联军内部掀起了层层波澜。消息很快传到了孙权和刘备的耳中,孙权对此事大为恼火,他认为刘备这是在公然挑衅联盟的规则。而刘备虽然责备了自己的将领,但心中却并未真正重视此事,他觉得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冲突,不足以影响联盟大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荆州的一些城池管理问题上,双方也产生了分歧。东吴希望能够在一些关键城池中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以便更好地保障长江防线的安全。但蜀汉却认为这些城池是他们辛苦攻打下来的,理应由他们来管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在一次联合军事行动中,东吴军队按照计划准备对曹军的一个据点发动突袭。然而,蜀汉军队却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导致东吴军队孤军深入,遭受了曹军的猛烈反击,损失惨重。东吴将领们将这次失败归咎于蜀汉军队的失职,对刘备一方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孙权得知此事后,再也无法忍受。他决定召集将领们商讨对刘备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在会议上,吕蒙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公,如今刘备屡屡失信,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若不加以制裁,我东吴在荆州的利益将荡然无存。我们应趁现在刘备羽翼尚未丰满,采取行动,遏制他的发展。”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主张对刘备开战。

但孙权心中仍有顾虑,他担心一旦与刘备开战,曹操会趁机南下。而且,联盟内部也有一些将领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战争只会让双方两败俱伤,让曹操得利。孙权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是刘备势力扩张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是曹操的潜在压力和联盟内部的不同意见。

此时,苏烈敏锐地察觉到了孙刘联军内部的矛盾。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联军的动向,通过各种情报渠道收集着联军的信息。当他得知联军内部因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严重分歧时,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乘之机。

苏烈立刻向曹操建议:“主公,如今孙刘联军内乱,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可适时地在荆州采取一些军事行动,给联军增加压力,进一步激化他们的矛盾。若能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听了苏烈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深知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好机会。

曹操和苏烈开始商议具体的行动方案。他们决定先派出小股部队,对荆州边境的一些联军据点进行骚扰。这些小股部队行动迅速、灵活多变,他们采用游击战术,打了就跑,让联军疲于应付。同时,曹操还下令加强对荆州重要地区的防御,防止联军在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狗急跳墙,对曹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苏烈则亲自负责情报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他派出更多的间谍深入联军内部,收集更详细的情报。这些间谍伪装成各种身份,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普通百姓,甚至有的还混入了联军的军队之中。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联军内部的情报,包括将领之间的关系、军队的部署情况以及双方的谈判内容等。

在联军内部,矛盾仍在继续升级。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双方的使者往来频繁,但每次谈判都不欢而散。东吴的一些强硬派将领开始在边境地区集结军队,准备对蜀汉采取行动。而蜀汉一方也察觉到了东吴的动向,开始加强防备。

蜀汉军队中的一些将领对东吴的行为极为愤慨,他们主张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但诸葛亮却深知此时开战对蜀汉不利,他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向刘备建议,派遣使者前往东吴,与孙权重新商讨荆州的利益分配问题,希望能够缓和双方的矛盾。

然而,孙权此时已经对刘备失去了信任,他对蜀汉使者的到来并不热情。在谈判中,孙权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刘备让出在荆州的大部分地盘,并且限制蜀汉军队在荆州的活动。刘备得知这些条件后,勃然大怒,他认为孙权这是在趁火打劫,双方的谈判彻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