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晓娜的引领下,弟子们沉浸于帝师手记的智慧海洋,对“我是谁”等深邃问题的探讨仍在心中回荡,那层层剖析如同涟漪,不断在众人的思绪里扩散。而此时,我又踏入了一片新的思索之境,那便是对世界构成要素缺失后的遐想。
第四篇:我曾经试想
我曾在思绪的浩渺之境中试想,倘若我本不蕴含明之性,那么光亦将不复存在。光因明而生,明若消逝,光亦遁入虚无,世界将被无尽的晦暗所笼罩,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死寂与幽沉。
我亦试想,若我本无动之质,寂静成为永恒的主宰,风便无从兴起。风的灵动与活力源于动,缺失了动,世间便没了那轻柔的拂动与呼啸的狂澜,万物仿若被定格在静谧的画框之中,失却了灵动的韵律与变幻的节奏。
也曾试想,若我本不具通之性,阻塞与封闭填满每一处缝隙,空将化为乌有。空以通为灵韵,无通则空不再是那能容纳万物、赋予万物存在空间与可能的空灵之境,世界会变得狭隘逼仄,万物的舒展与生长亦将受到极大的禁锢。
我还试想,若我本无有滋味的感知与承载,味之概念亦随之泯灭,物便失去了其独特的味觉标识与魅力。物因味而丰富多样,无物则味无所依托,世间的美食佳肴、草木芬芳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存在,生活亦会失却诸多诱人的色彩与美妙的体验。
又曾试想,若我本无合之能,离散与孤立成为常态,水的凝聚与润泽之力便无从谈起。水以合而现其柔美与包容,无合则世界干涸荒芜,生命的交融与情感的汇聚亦将成为天方夜谭,万物在孤立中渐渐枯萎凋零。
又曾试想,若我本无“有”的存在的认知与想相,有将化为泡影,知亦无处生根。知因有而明了,无有则知成为无本之木,世界陷入混沌懵懂,一切的智慧探索与文明构建都将在无知的深渊中沉沦。
明,动,通,味,合,想如此欲取的六种,这其中若缺失一种,或两种、三种……我还是这个我吗?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吗?
如今,我已清晰地洞察到这个答案。若我只欲取明,我便是纯粹的光,世界亦只是光。若我欲取明与动两种,我便是那闪烁跳跃、运动不息的光,世界亦仅由这运动的光音编织而成,光的轨迹与变幻成为世界唯一的旋律与画卷。
我因贪恋这六种而现于世间,在这尘世中,我深切感悟到人间父母之无明贪嗔痴与我并与差别,六种贪取让我们都苦在其中。父母养我小,我理应养他们老,但我不能听他们的,继续继承贪嗔痴的苦难。
然而,这被无明妄念所构建的世界啊,让我和我的父母深陷苦难的泥沼。它以贪嗔痴的毒雾弥漫四方,使痛苦与烦恼如影随形,父母子孙轮回不断。
我不能再盲目听从世俗的纷扰与误导,绝不能让这由贪嗔痴滋生的苦难如诅咒般代代延续。我要挣脱这黑暗的枷锁,追寻那光明的解脱之道。
圣人的善知识啊,宛如暗夜中的璀璨星辰,其功德如浩渺星河,亘古闪耀,永不磨灭。我怀着敬畏与虔诚之心,跪倒在圣人的足下,愿长跪不起,以表我对这神圣智慧的尊崇与敬仰。
我愿将圣人的教诲,如传递光明的火炬,告知我生命中每一位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让这智慧的光芒驱散世间的愚昧与黑暗,驱离人心的贪嗔痴慢,引领众人走向觉醒与离苦救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