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朝会(四)(2 / 2)

…………………………

“陛下英明!”大臣们再次齐声称赞,没有多大反应。

毕竟这只是在大朝会上走个过场,要不然什么都要拿到朝会上才安排,那黄花菜都凉了。除了之前的西南地区暴雨,使文武百官惊了一下,心中也暗暗嘀咕。

不知陛下,到底从河北,河南世家,以及如意商会,查抄了多少银两,光今日朝会提到的这些,百万两真金白银花的如流水,真馋人啊,就在朝臣们以为三日大朝,很快就要落下帷幕时。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殿内的气氛也渐渐放松。直到——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宁静。

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声音的来源,那是锦衣卫指挥使青龙,一个在朝中声名显赫,却鲜少在大朝会上发言的人物。他身着金色的锦衣,上面绣着金色的飞鱼,这是锦衣卫特有的标志。他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那双眼睛却如同鹰隼一般锐利。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知道,锦衣卫的每一次出班奏事,都可能关系到重大的案件或是敏感的政治斗争。

李景炎的目光,落在锦衣卫指挥使青龙的身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笑意:“准奏。”

锦衣卫指挥使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缓缓展开,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陛下,臣近月前接到密报,北境有人暗中勾结草原克烈部,通敌卖国,并为其私制军械意图谋反。”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朝臣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李景炎装出脸色微变的样子,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的声音依旧沉稳:“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如此,肆无忌惮,罔顾国法。”

锦衣卫指挥使青龙直接回答,道:“启奏陛下,此案牵涉甚广,臣已经查明首反,自隆庆元年起便开始暗中私制军械,十余年间为草原克烈部,提供数万军械资重……”

锦衣卫指挥使青龙的指控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头。十余年间,数万军械资重的走私,这其中会牵扯到多少人,又能埋葬多少人,简直不敢想象。

李景炎端坐在龙椅上,不苟言笑,他缓缓站起身,声音中带着帝王的威严:“青龙,将你所掌握的证据呈上。”

青龙从袖中取出一卷密报,恭敬地递给了身边的太监,上面记录着,一份详细的名单,并记录了所有涉案人员的名字和他们的罪行。

太监接过密报,快步走向龙椅,将密报呈给了李景炎。李景炎展开密报,目光迅速扫过,每看一行,他的脸色就沉一分。

“反了,真是反了!”李景炎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气:“此事,朕绝不姑息!”

哗轰的一声,文武百官看着龙颜大怒的皇帝,纷纷出席列队,轰然跪下匍匐在地:“臣等有罪,陛下息怒。”

不少官员吓得瑟瑟发抖,浑身冷汗。

李景炎犹如千年寒冰,目光扫向玉阶下的文武百官,语气莫名,淡淡说道:“立刻拟旨,永逸候李昭武,安定侯赵镇远,亳州刺史张弘文,西川刺史刘守义,虎威将军周铁,鹰扬将军郑飞羽,一干文武主犯,即刻拿办下狱审问后,夷灭三族。”

“另,从犯涉案文武官员三百六十二人,腰斩弃市,家卷男子发配充军,女子充入教坊司。”

在李景炎的命令下,大殿内的气氛如坠冰点,锦衣卫迅速出动,将涉案的官员一一拿下,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那些被点名的官员,有的惊恐万分,有的则是一脸死灰,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李景炎冷哼一声,坐回龙椅,他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朕给你们一个机会,中枢之中凡是与此案有关者,主动站出来,朕或许还能给你们一个痛快。若是被锦衣卫查出,那就是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大殿内一片死寂,没有人敢发出一丝声音。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宁静。

“陛下,臣有罪。”镇北侯冷继业缓缓站了出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这位老将,他的面容刚毅,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屈。他是燕国的镇北侯,一生征战沙场,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此刻,他却在朝堂上向皇帝请罪。

李景炎的目光落在镇北侯的身上,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镇北侯,何罪之有?”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镇北侯的身上。他们知道,镇北侯的请罪,意味着这场风暴已经波及到了燕国的最高层。

镇北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责:“陛下,臣身为镇北候,节制北方九州边军,负责北方边境的防务,却未能及时发现北境有人暗中勾结草原克烈部,通敌卖国,并为其私制军械意图谋反。臣有失察之罪,请陛下责罚。”

文武百官以头抢地,闻听此言,差点背过气去,还以为镇北侯你也是主谋之一,到头来就是个失察之罪,你镇北侯才上任多久,能察到哪里去?

李景炎的目光在镇北侯冷继业身上停留了片刻,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冷继业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将,他的请罪更多是出于对职责的尊重和对国家的忠诚。

“镇北侯,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李景炎缓缓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宽慰,“你上任时间不长,北方的防务复杂,未能及时发现此事,并非你一人之责。”

“却也,勉强算得上失察之罪,念在冷卿,多年来劳苦功高,便罚俸三年,”

冷继业闻言,深深一拜:“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朝堂上的紧张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大臣们仍旧不敢放松警惕。

李景炎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爱卿,今日之事,引以为戒。朕希望你们都能以家国为重,以民为本,共同维护我大燕的安定与繁荣。”

大臣们纷纷低头,表示遵命。他们知道,皇帝的这番话既是警告,也是期望。

随着午朝朝会的结束,大臣们陆续退出大殿,但他们的心中却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