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问:“那人会为了所谓的仁、义、礼而放弃自身利益吗?”
被庄周这么一问,子渊哑言了。庄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世间确实没有多少人愿意为所谓的仁、义、礼而放弃自身利益。
庄周道:“当初孔夫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渴望自己的主张得到赏识,然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君愿意接受孔夫子的主张,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孔夫子,这是为何?这说明诸侯真正想要的不是孔夫子所提倡的仁政和礼治,而是土地和霸权。只要人心的贪欲不除,仁、义、礼终究也是治标不治本。”
子渊问:“若我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治标不治本,那你道家所提倡的道和德又能治本哉?”
庄周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道是人生命的根本,德是人思想行为的准则,只要天下人都能够遵道遵德而行,天下必然大治。”
子渊问:“那你所说的道和德能够化解人心的贪欲吗?”
庄周回答:“当然,我之前也说了,道是人生命的根本,只要世人能够认清自己就是不死不生,本自具足的道,自然就会放下心中的一切欲求,做到无为。”
“本自具足的道?”子渊感到难以理解,“明明每个人都会生会死,一点都不完美,如何能说是不死不生,本自具足的道?”
庄周回答:“站在人的角度看,人确实一点都不完美。但站在道的角度看,一切皆已经完美。”
子渊摇了摇头,“我无法理解。”
庄周道:“你当然无法理解,因为你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道的角度看待问题。人的视角非常有限,想要透过人的视角看清生命及宇宙的本质,无异于坐井观天。”
子渊问:“那我如何做才能像你一样,站在道的角度看待问题?”
庄周回答:“想要站在道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修行。当你的觉知力提升上去了,道自然会向你展现出生命及宇宙的实相。”
子渊又问:“觉知力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