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魏宗权一直都没有结婚,虽然工作繁忙,但从不缺席他的成长。每一次的家长会都会来,每一个文谨拿不准主意的时候都会在旁边提出针对性意见。
更不要说从小带着他去公司上班,培养他作为继承人的各项能力。
闲暇之余,父子二人还会一起玩玩模型玩具,或是一起讨论集团的项目建设。
在文谨25岁那年,他获得了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媒体采访问他的获奖感言,原本打好的腹稿中他最该感谢的是手把手陪伴的父亲,但真正站在镜头前他居然下意识说出了母亲。
他最感谢的是他的母亲。
明明已经没有了记忆,可他却依然下意识觉得关于建筑的开蒙,是母亲带他敲响的这座大门。
这种预感其实不止一次。
从小到大,只要他心中有郁,他必定会回到万峪镇的家中休息几天。
父亲说这栋房子是曾经他和妈妈两个人生活过的地方,会定期让人过来打扫。
屋子里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后院是野蛮生长的藤蔓,水缸、游鱼、依旧整洁的书籍、带着阳光味道的毛毯,已经失去了主人的狗窝。
偏偏就是这样一栋已经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对他而言就是安全屋一样的存在。
而这栋安全屋,就是由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构筑而成,可看似是普通又日常的存在,却让他感觉这才是自己的心归处。
明明没有了关于母亲的所有记忆,但是一旦感觉悲伤难过,第一反应都是回到这栋房子。
文谨甚至觉得这栋房子不是房子,是他的灵魂栖息地,是他的吾心故乡。
每当在里入睡时,房子就成了母亲的子宫,他就睡在母亲的子宫里,和对方密不可分,紧密相连。
不必再思考如何越过生活的高山,因为第二天起来,心中的积郁必定会一扫而空。
这大概是早逝的生母给他留下的最后的礼物。
文谨就靠着这样的慰藉,度过了他健康顺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