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二人就这么沉浸在创造的乐趣中,直到夕阳西下,晚餐的香气悄悄弥漫开来。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一一在他们的巧手下诞生,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
尤其是那圆规,两脚交汇处巧妙地运用了齿轮原理,手柄部分则采用了螺纹设计,夹持圆规脚和铅笔芯的装置同样通过螺纹实现了微调功能。
尽管以石通目前的手艺,制作出的圆规略显笨拙,规角长达一尺有余,螺丝直径也有三毫米之粗,与后世精致的圆规相比,更像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机械玩具,或是某种原始版的“自行车模型”,但那份创新与尝试的勇气,足以令人赞叹。
苏油自我解嘲地笑了笑,石通却小心翼翼地将这一整套工具包裹起来,郑重其事地交给伙计:“这个,立刻给家里的四爷送去,让他也见识见识我们的成果!”
忙完这一切,石通非要拉着苏油去品尝他口中的“绝世美味”。苏油满心期待,却没想到端上桌的竟是两样地道美食——一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翘脚牛肉,和一盘色泽诱人、肥瘦相间的卤肉拼盘。
原来,这翘脚牛肉,正是码头上工人们为感激某位义士搭建的棚子里免费提供的牛肉汤的别称,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象征着劳动人民之间的互助与温情。
在这个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夜晚,美食与工具,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那个熙熙攘攘的义棚之下,座位成了奢侈品,食客们个个都是随性自在的江湖儿女。
只需轻轻抛出几枚铜板,便能换来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牛杂。他们不拘小节,索性就在码头那错落有致的石阶上落座,双脚随意一翘,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抗议,享受着这份来自味蕾的盛宴。
从远处船上下来的旅人,抬头一望,满眼皆是那些翘起的麻鞋底,在阳光下闪耀着质朴的光芒,这一幕诙谐而生动,以至于有人戏称之为“翘脚牛肉”的奇缘。
八娘就曾将这趣事当作珍贵的记忆,与苏油在茶余饭后细细道来,两人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而说到卤肉拼盘。猪下水,这些在宋代人眼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头蹄血脏,在石通的巧手下却焕发了新生。它们原本无人问津,如同被遗忘的角落,但现在,它们却成了卤味锅中的明星。
一锅卤味,花费最多的不过是那些秘制药粉和仔细淘洗食材的人工,但最终的成果,却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苏油品尝着卤味,眉头微皱,对八娘建议道:“这卤味,价格不妨略作调整,十五文一碟,既能让贫民感受到节日的欢愉,又不失其独特价值。”
他用筷子轻轻敲打着盆碟,带着几分戏谑几分认真地说:“徒儿,你这可是大不敬啊!这卤味可是我亲手研发,如今你却用它来考验我的味蕾?你这一桌看似琳琅满目,实则成本不过五十文上下。”
石通闻言,嘿嘿一笑,露出几分狡黠:“师父,我们石家将门出身,吃得杂,不挑嘴,只要是美味,便不肯放过。看来,师父您也是同道中人!”他随手夹起一块猪头肉,递给苏油,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