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另一边,牛骨与苏油所需的坛子、汽锅正沐浴在熊熊烈火之中,接受着火的洗礼。待牛骨化为细腻如粉的骨灰,苏油则转身检查起自己精心设计的泡菜坛子。
坛子冷却后,他命人取来一盆清水,点燃一束稻草,迅速投入坛中,随后将坛口朝下,缓缓浸入水中。那一刻,坛口发出“嘣嘣”的声响,那是空气被挤压而出的声音,也是坛子密封性完美的证明。
史家陶坊的手艺,正如他们的名声一般,无可挑剔,他们正一步步从陶的质朴迈向瓷的精致,这样的粗笨之物,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苏油对陶坊的工艺赞不绝口,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深知,只要解决了炉温控制的难题,以及找到最佳的瓷泥与釉料配方,这家作坊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生产高品质瓷器的工坊。
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帮助非遗技艺重焕新生的日子,浑身充满了干劲。他指导史大和工人们,将观音土细粉放入陶锅中炒干,再送入小窑进行低温煅烧,这一过程,就像是在为材料做一次深度的净化仪式,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杂质。
最终,他们得到了三种纯净的原料:石英砂、观音土(高岭土)、以及骨灰。骨瓷的配方,虽然简单明了——百分之五十的骨灰,百分之二十五的石英砂,百分之二十五的高岭土,但在实践中却充满了挑战。
骨灰的比例越高,瓷器的质地越为细腻,但泥料的粘性却会大打折扣,制胚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更棘手的是,烧制过程中的收缩比也会增大,这对匠人的技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然而,在苏油眼中,这些挑战不过是通往卓越之路上的小小绊脚石。他坚信,凭借智慧与汗水,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这古老的技艺绽放出新的光芒。
在古老的陶艺世界里,每一件瓷器的诞生都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交响乐章,而在这乐章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瓷器那脆弱的形态,如同晨曦中的露珠,稍有不慎便可能扭曲变形,让匠人们的心血付诸东流,成功率如同捉迷藏般忽高忽低,令人捉摸不透。
苏油,这位对陶艺充满无限热忱的探索者,面对的是从山野间土法提炼出的三种泥土,它们虽蕴含着大地的精华,但纯度却如同被风沙模糊了的镜子,大打折扣。
为了在这片混沌中寻得那一抹清澈,苏油决定打破常规,以祖传的标准配方为基石,却又不拘泥于此,他如同一位魔术师,巧妙地在这三种成分间施展着配比的魔法,每一次微调都像是为即将诞生的艺术品注入一份独特的灵魂。
他将这份精心设计的配比方案,化作了一张充满智慧光芒的表格,每一个数字都跃动着期待。
接下来,苏油取出了小巧精致的小酒杯作为量具,这不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件仪式用品,每一次倾注泥土,都是对完美的一次虔诚祈愿。在他的指导下,史大细心地将这些按比例精心调配的泥团分割开来,每一块小泥板都承载着不同的希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