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刘辩(2 / 2)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机会已经错过了。

“史侯。”

就在刘辩沉思之际,于桥下立着的几名宦官中,有一人堆着笑脸走到了他身旁,恭敬带着几丝谄媚劝他道:“月初天气尚寒,况今日风也不小,恐寒气入体,不如归殿中赏雪。”

“……”刘辩身子不动,转头斜睨了一眼那宦官,旋即继续注视池中。

那名宦官面色一僵,却是不敢有所表现,只好以一副为难的模样站在刘辩身侧,倒是立于桥下的另外几名官宦,见此窃窃私议,隐约可以听到诸如‘举止轻佻’、‘几无威仪’之类的词。

这些宦官之所以称刘辩为‘史侯’,那是因为刘辩自小并非在宫中抚养,而是寄养于一位名为史子眇的道人家中,论其原因,那是因为在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他与刘辩的生母、如今还是皇后的何氏生怕这个儿子也夭折了,便从小寄养于道人史子眇的家中,也不敢叫刘辩的本名,称为‘史侯’,希望借史道人的道术庇护刘辩。

一晃十年过去了,刘辩在史道人家中长得健健康康,再加上灵帝这些年御女无数,精血大亏,年仅三旬身体便每况愈下,因此便派人将刘辩又接回宫中。

这一见,灵帝就失望了,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继承皇位……

这不是废话么?!

一个小孩自小被送到宫外,为一名道人抚养,与旁人一同瞒着他出身,与天下庶民并无不同,直到十年后才将其借回宫内,告知其真正出身,这十岁小儿忽然得知自己是帝王贵胄,能不得意?能不张扬?

一言蔽之,这刘辩养废了,但这件事的责任,毫无疑问却在灵帝与何皇后身上。

而这,也是刘辩之前叹息他‘晚来了几日’的原因,因为刘辩是在去年年末前被接回皇宫的,那会儿‘他’还没来呢。

这晚了几日,差别可就大了,刘辩甚至已经想到后续会发生什么事,比如说,他那昏君老爹因为不喜欢他,临终前托付小黄门蹇硕设法杀何进,立董侯刘协为天子。

当然,这蹇硕的问题不大,因为这家伙最后会被十常侍出卖给何进,真正的关键在于灵帝直到驾崩都没有正式选立刘辩为太子,是刘辩的母亲何皇后与他两个舅舅将他扶上了皇位,换而言之,这个皇位来得欠有‘说服力’,所以后来董卓才敢废少帝,立董侯刘协。

反之若刘辩是汉灵帝名正言顺选立的继位者,则董卓未必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好在离雒阳那场宫变还有两年,还有挽回的余地。

这炸胡开局,历史上真正的刘辩没能迈过这道坎,他这来自于后世的灵魂,未必不能。

倘若他能像汉光武帝刘秀那样力挽狂澜、匡扶汉室,那就没有后续的三国鼎立,没有那短短百余年间整整五千万华夏子民的减亡,或许就避免五胡乱华那场浩劫。

他虽不是真正的刘辩,但却也是汉族,以强汉为荣,既如今匪夷所思地来到了汉朝最动荡的末期,自当竭尽所能,扶大厦于将倾,匡扶汉朝、兼济百姓,使汉朝恢复强汉时的鼎盛!

当然,还要找到她,找到那个当代命运最为坎坷、让后世无数少年又怜又爱的女子,蔡琰、蔡文姬。

算算时间,此女应该还未出嫁——

不,无论出嫁与否,哪怕用掳的也要带到身旁!

看她的甜,尝她的咸,匡扶汉朝、定国安邦之路,定要有此女作伴,方能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