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忙道:“陛下息怒,总是臣等事君不诚。\"
常洛从台阶上走下来,走到孙承宗身边,挽起袖子,说道:\"孙先生请看。\"
孙承宗看了过去,只见皇帝胳膊上骨瘦如柴,顿时眼眶湿了。
常洛又走到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身边让他们看,三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常洛重新坐回龙椅,缓缓说道:\"朕每天从早忙到晚,夜里只能睡两个时辰,午间只能睡一个时辰,三年来只在正月初一休息一天,父皇忌日休息一天,母后忌日休息一天。尽管如此,依然有批不完的红。诸位爱卿如果不想看着朕累死的话,就多出点力,多受点累吧。\"
孙承宗率先跪下,说道:\"陛下是圣明之主,为了削平辽东建奴、赈济陕西灾荒,宵衣旰食,夜以继日,臣等都看在眼里,总是臣等懈怠躲懒,辜负了陛下期望。\"
常洛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众位爱卿平身吧,凭心而论,这也怨不了你们。\"
孙承宗听了这一句,眼泪差点掉了下来,站起来说道:\"请陛下垂训。\"
常洛说道:\"朕甫一登基,就为张先生平反昭雪,就是为了鼓励敢于任事的风气。众卿不妨扪心自问,朕何事苛责过敢于任事的人?天下非朱家一家之天下,更非朕一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朕已经想了很久了,准备改组内阁,使内阁承担更多的责任。\"
众人面面相觑,孙承宗问道:\"陛下准备怎么改?\"
常洛说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朕准备重设宰相。\"
明未的难题,不在于皇帝是否能破解亡国的宿命,而在于皇帝是否愿意让出部分权力,成就一个类似于君主立宪的政体,使国家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王朝周期率。
从秦汉开始,就是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宰相三项特权,剑履上殿,称臣不名,见君不趋。
宰相开府建衙,手下十三曹是一个庞大的办公机构。
宰相和皇帝谁的权力更大,完全看谁的能力更强和个性更强。
相权的典范是萧何、诸葛亮,对国家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骨髓。
到了唐朝,宰相一分为三,中书省管草拟,门下省管审核,尚书省管执行。
到了宋朝,宰相变成一大堆,有正有副。宋以前的宰相是有座位的,与皇帝坐而论道,到了宋朝就只能站着说话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宰相一肩挑,把朱元璋累得够呛。
到了建文时期,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地址在文渊阁。
内阁大学士品级远低于六部尚书、侍郎,到了后期权力却越来越大,地位远在六部之上,形同宰相,但是受到宦官批红的限制。
到清朝前期,康熙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置南书房,国事就跟南书房的一帮翰林商议。
南书房成了皇帝的秘书班子,限制了议政王会议,还分了一部分内阁的权力。
国家的权力中枢从外廷的文渊阁转移到了内廷的南书房,皇权进一步加强。
再到雍正时期,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始建军机处。
军机处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于工作小组,没有品级,按照律法,非军机大臣无旨意擅入军机处者一律斩。
军机大臣虽然总揽军政大权,但都是兼任的,对皇权完全够不上威胁。
军机处设在隆宗门,一排小房子,看起来毫不起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太监住的地方,其实是帝国中枢。
军机大臣形同家奴,跪受笔录,彻底成为皇帝的附庸。
从共治天下,到分相权,到废宰相,到最后完全成为家奴,从拥有自己的府衙办公,到在小平房办公,从坐到站到跪。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相权千百年来一直都在削弱,皇权一直都在膨胀。
站在皇帝的角度,当然是权力越集中越好,可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权力的过分集中却未必是好事。
清朝是君主专制集权的顶峰,换来的却是整个国家的一潭死水,对内大搞愚民政策,对外大搞闭关锁国。
皇权的确保住了,国家却沦为人尽可欺的东亚病夫。
中国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经过清朝三百年的专制独裁闭关锁国,却成了西方列强肆意宰割的牛羊。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放进取是世界的潮流,专制保守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明以前的宰相,不论权力大小,人数多少,大体上是名实相符的,可以在权限范围内,以宰相的名义开展各项行政工作。
遇到无法独断的大事,多名宰相共同商讨,达成的共识对于皇权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宰相作为皇帝与六部之间的枢纽,有鲜明的法理地位,可以对皇权形成有效的对冲。
但朱元璋废宰相后,中央、地方、军政、民生,千端万绪一股脑儿全抛给皇帝,这样一来对皇帝的要求也实在太高了。
内阁只是秘书与顾问机构,而非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能只是辅助皇帝阅览奏章,对奏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附上自己的参考意见,然后呈给皇帝最终决策,这一过程称之为【票拟】
一切政务,都需要皇帝【批红】才能生效,内阁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
明朝前期的皇帝精明强干,内阁确实只需要扮演也只能扮演秘书机构的角色。
可惜地位能继承,能力却不能继承。后代的皇帝越来越缺少主见,越来越缺少精力,越来越缺少见识,根本没有能力分辩内阁的【票拟】对或者不对。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参考意见】,实质上就等同于皇帝的【最终决策】,只不过要经过皇帝的【批红】,才能获得程序上的合法性。
碰到比较懒惰的皇帝,比如朱由校,连【批红】也由太监代劳,于是出现了宦官专权。
运气再坏一点,碰到朱翊钧这种不理朝政又死抓权力不放的奇葩皇帝,内阁的【票拟】得不到【批红】,就会出现整个行政系统停摆的可怕局面。
内阁大学士作为秘书,品级本来不高,但后来兼任六部尚书、侍郎,变得名至实归,位高权重。
【票拟】原本由内阁成员轮值,渐渐由首辅一人把持。
内阁成员最初由皇帝直接任命,后来首辅对于内阁成员任命的影响力变得至关重要。
本意是废相,却偏偏滋生出张居正这类\"非相乃摄\"的政治强人。
朱翊钧深恨张居正专权,在其死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对其进行残酷的政治清算。
可是当他真正大权在握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手上的权力太大了未必是一件好事。
猴子爬的太高,就会露出腥红的屁股,自己自鸣得意,在别人眼中却只是一个笑话。绝大多数皇帝只是肉体凡胎的俗人,甚至只是俗人中的下品,却被捧到了神的位置。这是何等的谵妄何等的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