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卿,朕知晓你的担忧。但太子若一直在宫中,所见所闻有限,日后如何治理天下?\"
孙承宗忙回道:“陛下,宫中亦有诸多贤能之士可为师,再者可以邀请各地大儒进宫讲学,同样可增见闻。”
常洛微微摇头,“纸上得来终究浅,觉知此事要恭行。朕想让太子了解民间疾苦,百姓生活,这宫中岂能全然体会?”
孙承宗一时语塞,沉思片刻后说:“陛下,若真要太子出游体察民情,不如就在京城周边,或者山东、山西、河南一带,既增长了见识,又能保障太子安全。”
常洛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既为太子,将来就是天下之主,岂能畏首畏尾,怕这怕那?此事朕意已决,孙先生不必多说了。\"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孙承宗只好退了出来,心中隐退的意愿又增加了两三分。
又过了三四天,常洛召朱由检到乾清宫西暖阁中来,开门见山说道:\"五哥儿,我准备让你仿效太祖,到南北各省去游历,你意下如何?\"
朱由检从生下来起就生活在深宫之中,那一年跟着瞿式耜、高迎祥、朱由校一起,一路南行去凤阳住了两年多,才明白民间老百姓的生活在书本中是看不到的。
凤阳名为中都,照理说应该能沾到皇家的光的,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凤阳人反而因为皇陵而平白多出了许许多多的赋税和傜役,日子比从前过得更苦了。
凤阳的民谣竟然唱: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面对常洛的询问,朱由检答道:\"父皇的良苦用心,儿臣明白。\"
\"什么用心?\"
\"了解民生艰难,将来轻傜薄赋,善待黎民百姓。\"
常洛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
\"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说——
【君有民而不知恤之,使其寒不得衣,饥不得食,凶年不得养其父母,育其妻子。厚征之,重敛之,以不时苦之,以非道虐之,故民生怨怼背畔之心,以君为仇寇矣】
这一段文怎么解?\"
朱由检不假思索答道:
\"这一段文,是告诫为君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要善待小民,不可滥发傜役,误了农时,不可滥征赋税,致民贫苦。小民也是人,也要穿衣吃饭,养活父母妻子儿女。\"
\"到了灾荒饥馑之年,圣明之君总是想方设法发粮赈济,不使饿毙于道旁,陈尸于沟壑。\"
\"而暴虐之君则不然,不仅不赈济,反而还变着法子盘剥。小民无以为活,于是心生怨恨,天下就大乱了……\"
常洛频频颔首,又接着考问:\"如何做到荒年赈济?\"
\"须得丰年积粟。\"
\"如何做到丰年积粟?\"
\"一曰勤,二曰俭。\"
\"何谓勤?\"
\"有章必答,有奏必覆,有不明白处必问有司。\"
\"何谓俭?\"
\"不爱绫罗绸缎 、山珍海味,布衣蔬食以为天下表率;库有余钱不要花在楼台殿宇上,要花在农田水利驿站道路上……\"
常洛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年纪轻轻,就有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我很是欣慰。惟愿你是出于真心,而不是放在嘴巴上骗人骗己的。\"
朱由检答道:\"儿臣是出于真心。\"
常洛粲然一笑,重重地拍在他的肩膀上,\"记住你说的话。\"
这一次,朱由检没有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