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饮马江边(2 / 2)

常洛大喜过望:“爱卿此言,甚合朕意。卿即刻着手此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由户、工二部全力支应。”

宋应星得了旨意,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来。

他亲自前往各地挑选合适的田地,又召集农户讲解套种之法。

起初,农户们半信半疑,但看到宋应星如此认真执着,也都纷纷静下心来学习。

在常洛的催促过问下,户、工二部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不出两个月,套种的番薯和土豆都在茁壮成长,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常洛命京师周边郡县的官吏都前来观摩学习。

宋应星毫无保留地将套种的技术倾囊相授。

蕃薯和土豆的种植十分简便,最难得的是不择土地的肥瘦干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一分地便种一分地,有半分地便种半分地。

常洛又传旨户部,南北诸省,凡种植番薯和土豆的,一律免三年赋税。

这个口子一开,番薯和土豆迅速在陕西、山西、河南推广开了。

远在东北的毕自肃也不甘人后,要求户部派人到辽东传授番薯和土豆的栽种技术。

如果能在辽东实现粮食自给,那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常洛命宋应星带领百余名官吏,二千余农民,前往辽东。

泰昌三年七月初三,袁崇焕苦等的军粮终于到位,十二万大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抚顺、开原出发,进抵鸭绿江。

抚顺一路由辽东总督袁崇焕亲自带领,由抚顺经清河、宽甸、凤城,抵达镇江堡,与朝鲜义州隔鸭绿江相望。

随行的有参将罗一贯、赵率教、何可纲、朱梅、左辅。

这一路大军共七万人,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高达十三万人。

开原一路大军由老将刘铤、杜松带领,由开原经尚间崖、界藩城、古勒寨、马儿墩城、赫图阿拉、阿布达里冈、固拉库崖、宽甸,进抵镇江堡。

随行的有副总兵王宣、赵梦麟、李怀忠、马世贤。

这一路大军共五万人,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高达十一万。

辽东经略熊廷弼坐镇沈阳,与辽东巡抚毕自肃一起,负责粮草、武器的转运和后援。

大水已经退去三四个月了,辽东边墙附近的十几个县依然满目疮痍。

放眼望去,尽是洪水冲刷之后的断壁残垣,墙上爬着绿油油的苔藓,道路上长满了荆棘和野草。

七月二十五日,两路大军在鸭绿江边会合,总兵力十二万,民夫二十四万。

安营千座,扎寨百里,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场面极其壮观。

这是热血厮杀的时刻,更是建功立业的时刻。

多少英雄在此折戟沉沙,多少豪杰在此扬名立万。

战马萧萧,江涛滚滚,袁崇焕眺望着莽莽苍苍的长白山,心中踌躇满志。

明军大军云集,蓄势待发,驻守义州的阿敏和济尔哈朗赶紧驰报坐镇平壤的皇太极。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皇太极也不敢闲着。

他毫不手软地对朝鲜人进行着残酷的镇压和搜刮。

数百万文恬武嬉的朝鲜人,屈服于三十万女真人的铁蹄和屠刀之下,忍受着饥饿和鞭打,像牛马一样昼夜不停地劳作,整修城池,挖掘壕沟,构筑堡寨工事,稍有不从就被杀死。

李珲和杨镐龟缩在乱石林立荒草丛生的济州岛上,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朝廷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