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贾诩的帮助,这北地郡的形势,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这北地说是汉羌杂居,实际上还要复杂的多。有匈奴人、才来到河西的鲜卑人以及氐人等等,算得上五胡俱全。而且,在这地方,汉羌的区别也很小。一般用什么什么习俗就算是哪一方的人。
甚至有的人家准备两套衣服,遇到胡人穿胡服,遇到汉人穿汉服。在这混杂聚居的地方上,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朝廷定义为汉或者胡,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当地大姓鲜于、拓跋、北宫、马、李、庞等等……是汉是羌根本就非常难以说清楚,他们之间本身就有复杂的姻亲关系。
但是,在贾诩眼里,这些都是他们可以借助的力量。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们服习王化,简而言之是不要造反,那就可以进行交易。
毕竟,刘备此来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榷场,从他们手上挣钱,挣到了钱交给汉帝,顺便把自己的军队扩张到千人规模。那么,和什么人交易又有什么关系?
而且,刘备有来自皇帝的圣旨,可以调动最重要的物资盐和铁,这生意在贾诩看来不要太好做。只要刘备军守住这些物资,那挣钱根本就是手到擒来。
在北地郡这种地方,盐和铁就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从司隶运来,价格翻个几倍根本不成问题,然后如果换成马匹再卖回给司隶诸公,那绝对有十倍的利润。
当然,前提是刘备军有足够的兵力守得住这条贸易线路。很多本地豪强,对于化妆成,或者说露出他们胡人的一面可是丝毫没有忌讳的。
对于这一点,顾南行和刘备也是赞成的,他们雀巢的启动就是要靠这两样物资。事实上,哪怕到了明代,其交易也还是以此为主。
但是,顾南行想要的,比这还要复杂的多。
顾南行最初和刘备讨论榷场互市的时候,以他在草原上行医多年的经验,讲述了许多关于牧民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的来源。
草原可是比中原更加的贫瘠,开垦草原农耕就会造成土地沙漠化。所以,未来的蓝星华夏才会有退耕还草的治理方案。
而人类利用这种贫瘠土地的方式就是游牧,这也意味着汉朝意义上那种牧民的游牧方式诞生的相当晚,是人类驯化马等动物之后,在农耕文明诞生之后诞生的。这种文明称得上是人类利用贫瘠土地,适应贫瘠土地所诞生的生活方式。
而许多游牧民的生活习惯,都来自于其贫瘠的天然环境。不管是继承人会继承前任的妻子,还是抢劫掠夺的喜欢,都来自于这里。甚至,他们那扎辫子,头顶剃光的头发,也与草原上风沙不断吹过,头顶很难留住头发有关……
所以顾南行要做的,是要重构一部分人的文化,就如同他在蓝星华夏所见的那样。他要牧民们接受王化,习惯于中原的文化但保留部分游牧生活。
这就要让他们通过榷场能够获得充足的物资,而另一方面,这些物资需要他们通过提供畜力,让边民能够更好的农耕。这样构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的循环,一方面是让那些苦难深重的边民生活更好,另一方面也让牧民们生活更加稳定,能够接受汉文化,
而这些都有赖于榷场机制,尤其是民和民之间的自由贸易实现。除了汉朝,历史上怕是再也就没有了牧民和农民自由交易的机会了。毕竟随着草原政权的建立,政权本身的摩擦与冲突,就会逐渐阻止这种关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