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面色严肃,正色道:“我手中掌握着蜀汉的全部军队,今日实在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我自己都觉得来得太早了。”
钟会听了姜维这番话,心中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觉得姜维是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姜维接着又说道:“我自将军出兵以来,便一直在关注,见将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心中甚是钦佩,因此才有心归降。若是邓艾前来,我必定与他死战到底!”
钟会眉飞色舞地说:“哈哈,伯约如此识趣,以后咱兄弟俩携手,天下还有何可惧!邓艾那老小子,哪能跟我比!” 当下便与姜维结拜为兄弟,两人关系愈发亲密。邓艾得知姜维投降了钟会,心中十分嫉恨,觉得姜维此举是故意与自己作对。他越想越气,便上表给司马昭,诬告钟会有心谋反,意图独吞蜀汉之地。司马昭接到邓艾的奏章,心中虽有疑虑,但表面上不动声色,为了安抚邓艾,他给邓艾加官晋爵,对他的功劳进行表彰。邓艾见司马昭并未追究钟会,心中不服,再度上表,言辞更加激烈地指责钟会。司马昭见邓艾如此执着,心中大惊,他深知邓艾和钟会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若两人之间发生冲突,局面将难以控制。于是,他当机立断,命卫瓘前往监督两路军马,以防生变;同时,又降下诏书给钟会,对他伐蜀的功劳进行表彰,暗中却命令他牵制邓艾,防止邓艾拥兵自重。
姜维得知这些消息后,觉得时机已到,便取来西川地图,前去拜见钟会。他对钟会说道:“昔日武侯将此图献给先帝,先帝凭借此图,成就了一番霸业。” 钟会接过地图,展开一看,只见图中对西川的山川形势、关隘要道标注得极为详细,心中大喜。姜维便在一旁,将地图上的山川形势、战略要点,一一为钟会讲解。钟会听得入神,对姜维愈发信任。
姜维见钟会已经上钩,便趁机在他耳边进言,怂恿他上奏司马昭,弹劾邓艾谋反,然后率领军队前去讨伐邓艾。钟会皱着眉头说:“这…… 弹劾邓艾,会不会太冒险了?”
姜维笑着说:“将军,您想想,邓艾那家伙现在风头正盛,要是他真把功劳全占了,以后哪还有您的地位?您手握重兵,还怕他不成?”
钟会一拍大腿:“对呀!伯约所言极是,我这就上奏!” 当下便依计而行。司马昭接到钟会弹劾邓艾的奏章后,心中更加怀疑钟会也有异心。为了稳住局面,他亲自率领军队,前往长安观望局势,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钟会见邓艾已被自己弹劾,觉得时机成熟,便打算进一步实施自己的计划。他请卫瓘前往邓艾的营地,将邓艾收监。卫瓘接到命令后,心中犯起了嘀咕,他深知邓艾手握重兵,若贸然前去收监,恐生变故。但君命难违,他思索再三,传令各军,宣称奉诏前来收押邓艾父子,其余众人一概不予追究。众将听闻诏书,都不敢轻举妄动。卫瓘这才率领数十人,进入邓艾的营地,顺利地将邓艾父子收押。钟会见邓艾已被捉拿,心中得意,便命人将邓艾送往洛阳,打算将他交给司马昭处置。
就在此时,司马昭忽然有书信送到,信中约钟会到长安相见。钟会接到书信,心中大惊,他深知司马昭生性多疑,此番相邀,恐怕是对自己起了疑心。他赶忙找来姜维商议对策。
钟会焦急地说:“伯约,这可如何是好?司马昭这老狐狸,怕是要对我不利!”
姜维见时机已到,趁机劝钟会及早起事,脱离司马昭的掌控,割据蜀地,成就一番霸业。姜维说:“将军,此时不反,更待何时?您坐拥蜀地,兵强马壮,还怕他司马昭不成?咱们来个先下手为强!”
钟会思索再三,觉得姜维所言有理,当下便决定冒险一试。他大会诸将,在众人面前,假称接到了太后的遗诏,要起兵讨伐司马昭。众将听后,面面相觑,心中都充满了疑虑。
钟会见众人犹豫不决,心中大怒,拔剑在手,厉声喝道:“违令者斩!”
有个胆子稍大的将领小声嘟囔:“将军,这太后遗诏,会不会有假呀?”
钟会眼睛一瞪:“放肆!本将军还能骗你们不成?不想死的就乖乖听话!”
众将见钟会如此决绝,迫于他的威严,只得勉强相从。钟会见众将心中不服,担心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倒戈,便将众将困在宫中,预备将那些坚决不从之人尽数坑杀。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监守丘建与其中的胡烈交情深厚,不忍看到胡烈被杀。丘建趁人不注意,偷偷将钟会的计划报知胡烈之子胡渊。胡渊得知父亲身处险境,心急如焚,当即率领军队前来救援。一时间,宫中大乱,钟会在混乱中被乱军杀死。姜维见状,心中悲愤交加,他拔剑冲入乱军之中,奋力砍杀。然而,激战正酣之时,他忽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原来是旧伤复发。姜维深知大势已去,复国无望,心中满是绝望,长叹一声,自刎而死。张翼也在这场乱军之中,不幸死于非命。卫瓘见钟会已死,为了防止邓艾日后报复,赶忙派人追杀邓艾父子。
不久之后,司马昭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位。司马炎野心勃勃,不满足于只做晋王,他逼迫魏主曹奂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大晋,改元泰始元年。数年后,西晋国力日益强盛,大将王濬率领大军讨伐东吴。东吴此时国力衰微,难以抵挡西晋的进攻。吴主孙皓眼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众出城投降。至此,天下再度归于一统。这正应了那句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的千古名言,历经多年的战乱纷争,华夏大地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