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领命之后,心中也明白此事干系重大,犹如肩负着千斤重担。他精心准备了一番,特意挑选了一套华丽而不失庄重的服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然后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司马懿的府邸。司马懿的门人得知李胜来访,赶忙如同一阵风一般进去通报。司马懿听闻李胜前来,心中瞬间明白了曹爽的意图,犹如明镜一般清晰。他略一思索,一条妙计便涌上心头。他连忙摘去帽子,披散着头发,故意弄出一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模样,然后上床拥被而坐,还让两个婢女一左一右地搀扶着自己,仿佛随时都可能断气。
李胜来到司马懿的床前,只见司马懿面容憔悴,犹如一张破旧的纸张,毫无血色;眼神黯淡无光,空洞得仿佛看不到尽头。他心中不禁暗自得意,脸上却装出一副关切的神情,说道:“太傅,我承蒙天子厚爱,被封为荆州刺史,今日特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听了,故意装作耳背,扯着嗓子说道:“并州地近朔方,那里胡人时常侵扰,你到了那里,可要好好守备啊,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胜一听,心中一紧,赶忙提高声音纠正道:“太傅,我是被封为荆州刺史,不是并州。” 司马懿却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自顾自地笑着说道:“哦,你刚从并州来?路途遥远,辛苦了吧,一路上可要注意安全呐。” 李胜心中愈发觉得好笑,又提高了声音,几乎是喊着说道:“太傅,是汉上荆州,我要去的是荆州。” 司马懿这才像是恍然大悟一般,大笑道:“哦,你从荆州来!瞧我这耳朵,真是不中用了,老啦,不中用啦。”
李胜见司马懿如此模样,心中不禁有些疑惑,犹如一团迷雾笼罩心头。他便试探着问道:“太傅为何病成这样了?” 这时,司马懿身边的侍从连忙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说道:“太傅耳聋已久,听不太清楚了,近来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李胜心中一动,犹如夜空中划过一道闪电,他让侍从取来纸笔,在纸上写下自己要说的话,递给司马懿看。司马懿看了看纸上的字,缓缓说道:“我真是耳聋了,你此去荆州,责任重大,一定要保重啊。那里的局势复杂多变,你要多加小心。” 说罢,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婢女心领神会,赶忙端来一碗汤药。司马懿费力地伸过头去,想要喝那汤药,可手却不停地颤抖,犹如风中的残烛,汤药洒得到处都是,流满了衣襟。司马懿哽咽着说道:“我如今年衰多病,命在旦夕。我的两个儿子不才,以后还请先生多多指教。先生如见了大将军,也请他千万照看一下我的家人,我司马家上下老小可就全拜托您了。” 李胜见此情形,心中对司马懿已无半点怀疑,只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即将油尽灯枯的将死之人,不足为惧了。
李胜告辞之后,匆匆赶回,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曹爽听后,心中大喜,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司马懿这老东西一死,我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从那以后,曹爽愈发肆无忌惮,行事更加张狂,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在朝堂上独断专行,为所欲为,凡是不顺从他的大臣,都被他一一打压排挤,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一天,曹爽突发奇想,想要请曹芳出城祭祀先帝。他觉得这是一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权威的绝佳机会,如同一个渴望炫耀新衣的孩子一般,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备。他不仅自己要去,还打算带着三个弟弟一同前往,想要借此机会向天下人展示他们曹家的势力与威严。司农桓范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担忧,犹如被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他急忙赶来劝谏道:“主公,您如今总督兵马,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不宜兄弟齐出。倘若城中有人趁机作乱,那该如何是好?还望主公三思啊!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啊!” 曹爽听了,心中顿时大怒,觉得桓范简直是在危言耸听,故意扫他的兴。他瞪大了眼睛,如同一只发怒的狮子,破口大骂道:“你休要胡说八道!如今这天下,谁敢作乱?我看你就是故意来找茬的,不必多言,此事就这么定了,谁也不许再阻拦我!” 桓范见曹爽如此固执,心中暗暗叫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暗自叹息,为魏国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悲哀。
司马懿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曹爽的一举一动,如同一只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当他得知曹爽要请曹芳出城祭祀先帝,并且兄弟几人都将随行时,心中不禁大喜,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迅速行动起来,如同闪电一般迅速。他秘密聚集了旧日那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破敌无数的手下,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犹如钢铁一般坚定。他又带上数十名家将,这些家将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强,犹如猛虎一般勇猛。司马懿深知兵营的重要性,兵营乃是国家的军事命脉所在。他先派心腹大臣前往兵营,稳住军心,确保军队不会在关键时刻倒向曹爽。他对心腹大臣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稳住军心,只要军心不乱,他们就有胜算的把握。然后,他亲自带领着一班旧日的忠臣,进宫面见太后。见到太后之后,司马懿声泪俱下地奏报曹爽奸邪乱国,将曹爽的种种恶行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说得声情并茂,令人动容。他说曹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致使百姓怨声载道;他说曹爽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将国家大事视为儿戏;他说曹爽独断专行,排除异己,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太后本就深居宫中,对朝堂之事了解有限,如今见司马懿说得如此严重,心中十分惧怕,犹如一只受惊的小鸟。在司马懿的逼迫之下,太后只得听从他的安排,签下了废除曹爽的诏书。
司马懿得到太后的支持后,立刻写了一道表章,言辞犀利,义正言辞地弹劾曹爽。他派人快马加鞭出城,送到皇帝曹芳面前申奏。同时,他亲自率领大军,屯于城外,摆开阵势,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他的军队整齐有序,士气高昂,仿佛一把锋利的宝剑,随时准备出鞘杀敌。
桓范得知司马懿发难的消息后,心中大惊,犹如五雷轰顶。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倘若曹爽不能及时应对,必将大祸临头,整个曹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他慌忙收拾行囊,趁着夜色,如同一只惊慌失措的老鼠一般逃出城去,想要去找曹爽通风报信。司马懿得知桓范逃走后,心中也有些担忧,他深知桓范足智多谋,犹如诸葛亮在世,若是让他给曹爽出谋划策,事情恐怕会变得异常棘手起来。于是,他急命尹大目去见曹爽,想要稳住曹爽,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尹大目见到曹爽后,按照司马懿的吩咐,说道:“大将军莫要惊慌,太傅此次只是想要夺回兵权,并无他意。只要大将军交出兵权,太傅定会保大将军平安无事,还会保你一生荣华富贵。”
曹爽得知城中有变,顿时吓得不知所措。脸色苍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这时,桓范也赶到曹爽营帐。桓范心急如焚地劝曹爽:“大将军,现在形势危急,您可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马上调外地兵马讨伐司马懿。凭您的威望和手中权力,肯定能召集很多兵马,打败司马懿这个乱臣贼子。” 可曹爽的弟弟曹羲却有不同看法。他忧心忡忡地劝道:“兄长,司马懿老谋深算,这次发难肯定有备而来。我们要是起兵反抗,胜负难料。依我看,兄长不如自缚去见司马懿,或许还能免死。” 曹爽听了两人的话,心里乱成一团,犹豫不决。他站起身,在营帐里来回踱步,手里紧紧握着佩剑,边叹气边思考。从黄昏一直到天亮,心里一直在做激烈斗争,眼泪止不住地流,可还是拿不定主意。
到了天亮,曹爽终于有了决定。他长叹一声,慢慢扔下佩剑,说:“算了算了,我不起兵反抗了,情愿弃官,做个富家翁,总比落得个身首异处强。” 桓范见曹爽这么懦弱,忍不住大哭起来,心里满是失望和无奈,转身哭着走出营帐。这时,何晏突然冒出来,一脸滑稽地说:“哎呀呀,大将军,您这是咋想的呀,富家翁有啥好当的,咱这权力的滋味还没尝够呢!要不咱再合计合计,说不定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曹爽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懂个啥,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还合计啥,我看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何晏挠挠头,嘟囔着:“我这不是为大将军着急嘛,咋还落埋怨了呢。” 营帐里顿时一片哭笑不得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