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座矿山恰巧附近都有河流的。
对于这些变化,白帝喜闻乐见,族人们终于学会抢答了,好似见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他基本上不怎么干预族人们的决策,只是做一些规范标准上面的限制。
比如让大家修轨道时, 要采用相同的尺寸,这样未来若是想把轨道连在一起,能避免很多不兼容的麻烦。
民间投资公司也有样学样,不过他们动作慢一些,掌握的资金也有限,没抢购到什么好的矿山。
于是他们开始合伙成立勘探公司,前往内陆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寻找新的矿脉开发。
白帝很看好这类公司,在他们创业初期,就购买了大量股份,还会给他们指明有价值的探索方向,就当作是天使投资了。
虽说白帝城居民都用上了电灯电话蒸汽机,但事实上,当前自然环境还处于人类文明早期阶段,野外矿物资源其实很好找。
不夸张的讲,沥青都有可能在地上形成一滩黑水塘,找到就是赚到。
除了这些看似【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族中中产还有更稳健的创业方案。
就比如在开办桑蚕养殖厂、毛纺厂、服装厂、罐头厂、陶瓷厂、农场、牧场、奶酪厂……
总之合并早期,炎黄族老土着相对较贫穷,很愿意去厂里上班。
毕竟白帝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也比他们种一年地挣得多,而且还更轻松。
简单一算就明白了,未来能养活14亿人的大片土地,现在才只承载了100多万点人口,怎么种粮食也够吃了。
这些本地人种出的粟米能卖上价才怪了,根本竞争不过南方机械化规模种植。
合并两年后,人口开始大量迁徙。
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城市生活,这种趋势看来还要持续个几年。
龙国族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没有户口这一说法。
各个城市、港口的总督,各凭本事发起抢人大战。
原因很简单,辖区人口越多,说明经济越发达,税收也就更多。
虽说下辖地区居民、企业上缴的税额,有一半要上交龙国。
但总督有调整地方税征收额度的权力。
实现起来也很简单,合理合法。
有些不差钱的港口,为了吸引财团资金前来投资建厂,先按规定收税,年底再把属于地方的一半税金,退回给本地企业一部分。从而达到减税、免税的目的。
地方税越多,辖区发展的也就越快。总督不但能拿到更高的绩效奖金,这还是他工作能力的强有力证明。
若是辖区治理出现问题,老百姓们则会用脚投票,迁往其他城市定居。
对于地方总督,出现这种情况那就麻烦大了,人口是治理成败的关键指标,要是不能给出个合理解释,那就会招来帝国监察组的重点关注调查。
关注调查期间,被调查总督任期每一份发出去的政令,都会详细论证其合理性,每一笔地方库资金的调用,都要细致核算来龙去脉。
不出问题还好,顶多被定性为不称职。调职、或转为普通文员,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开除而已。
万一查出来不端行为,那算是彻底完了。这等于是犯罪,不但会被全体族人唾弃,还会被流放至岭南种甘蔗,或是去西贡摘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