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和记录出发地时间的时钟,会有时间上的偏差,根据时间差就能换算成经度差,一小时对应15度。
比如当地正午时间,比出发地时间早一小时,那就说明此地在出发地的东边,经度比出发地经度加15度。
讲到这里,聪明的人应该都意识到了,这种测量经度的方式,关键因素就是计时工具的准确性。
万一航海钟一出海,一天不到就快慢个几个小时,那时差测经度的方法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直到18世纪,英国制表师约翰·哈里森发明了一系列精确航海钟,如h4型航海钟,才基本解决了远洋航行的经度测量问题。
在此之前,说是大航海时代,其实大多是沿着海岸线的近海航行。
否则像哥伦布横跨大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也不会被称之为壮举了。
顺便说一句,哥伦布本来是想另辟蹊径,打破旧的海上航线垄断,向西航行寻找古中国,开拓新的丝绸瓷器香料商路。
他把他发现的美洲大陆错当成了印度,所以把当地土着称之为印第安人。
而麦哲伦船队,在缺乏精确经度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尽管完成了环球航行,但损失惨重。
话说回来,白帝的思路是没有错的,难的是如何才能制造一块精确的航海钟。
以他的知识储备,造出一块有齿轮擒纵机构的摆钟,已经是极限了。
但到了海上,机械钟表现不够稳定,温度、湿度、船只晃动都会对摆钟造成极大的误差。
于是,白帝就入了一个超级大天坑,开始潜心研究机械表。
这一埋头钻研,就是整整两年半。
他绞尽脑汁,重新发明出来了双金属温度补偿摆轮、平衡摆轮、陀螺仪悬挂减震结构、恒力擒纵器、钻石轴承、恒力发条盒、链轮传动系统……
搞出来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技术革新,造出来的机械钟越来越复杂。
虽说精准性足够了,试做型90天只慢了5秒,但白帝总担心它的可靠性。
零件数达到了夸张的上千个,要知道,机械结构越复杂,稳定性就越差,鬼知道一次磕碰,哪个零件变形或出了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
他可不敢依靠这家伙,带着女眷们去横跨太平洋,更不想让族人去赌命,没有这个必要。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小玉兔来到白帝身后,乖巧的帮他揉肩捏颈。
坐在办公椅上的白帝,索性往靠背上一仰,眯起眼暂时放松一下。
小玉兔开始发育了,长高了也长大了,胸前微微隆起,小脸依然精致,明显是一个小美人胚子。
“唉,真难呐……以前要是拆过机械表就好了”白帝喃喃道
玉兔一放学就来白帝办公室,看他做实验学知识,知道白帝最近在困扰着什么,于是天真的说道:
“大王,要是能打电话,随时问时间就好了,那样是不是就不用做时钟了?”
坐在后面休息床上的精卫打趣道:“哈哈,兔妹妹,难道要把电话线扯到船上么?”
谁知白帝猛地一睁眼:“对呀,这是个好主意,我怎么给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