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动工具,单个伐木工分分钟就能伐倒一棵大树,效率参考油锯。
矿工也轻松不少,用气锤敲碎矿石选矿,比抡大锤简单多了。
甚至抛光 打磨 打螺丝都变得无比轻松。
城中匠人们,在两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了60辆四轮战车。
这种军款战车,和炎帝之前购买的阉割版两轮板车完全不一样。
不但四轮配备铜铁轴承,木轴还替换成为精铁轴,从而更结实耐用。
四圈都有挡板,上有防箭矢顶棚,并包有薄铁皮增强装甲。
每辆车不算驾驶位准乘六名射手,前后左右均无射击死角。
单辆车标配四匹马,前后排成两排拉着,能提供足够的拉力和稳定性。
而某些特殊型号,比如装载了加农炮,或是拉补给品的载重型,则升级成六匹马一起拉,保证机动性能的一致性。
远征黄帝的日子紧迫,没时间训练出大量骑射手。
骑马射击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短时间不容易掌握。
能在出征前,让射手们学会在战车上射击、以及让马匹适应拉车、枪炮声,就已经很不错了。
为此,这个夏天白帝又取消了游船活动,而是整天在城北草原操练士兵。
拉着车队、骑手们在草地上狂奔、放枪、放鞭炮、放二踢脚。
时至仲夏,兵种分配基本确定了。
40名骑射手,40辆六人战车,五辆马拉炮战车,同时配备霰弹炮弹和实心铅弹。
剩下十五辆马车则是用来拉罐头、弹药、炮弹、露营装备等补给品。只要能在野外找到水源,这随军补给品足够这三百多号人,坚持个几十天。
这持久作战能力,足够白帝去找黄帝杀个来回了。
白帝民众们也没闲着,同样在积极备战。
经验丰富的团结号船长,驾驶着一众单帆船,从盐港一路北上,找到了淮河入海口。
那时候黄河还没有夺淮,淮河径直流入大海。
今年没有旱情,船队沿着淮河逆流而上探路,以便之后为远征军提供接应,运送补给。
船坞中的第三艘宝税级运输船也下水了,被命名为奋进号。
至此算上宝税号,白帝一共拥有三艘40米巨舰。
假如说遇到特殊情况,三艘大船也能把一众人、马、战车,一口气全运走脱离战场。
对于只会扎竹筏、木筏的黄族人来说,在水面上这些巨舰那就是无敌的。光是用撞就能把木筏撞散架,何况船上也能携带武装。
而普通民众也在努力修城墙,这是他们的备战方式。
预计三年的工程,几个月就完成了一期目标。
四环城墙被民众们垒到了四米高、两米宽,并修上了简易射击垛。
目前具备了阻挡骑兵的基本功能,步兵想要翻越也没那么简单。
之后就是继续分段加高、加宽继续升级的后期项目了。
城门也经过了改造,前后都包上了五厘米厚的钢板,不但防火,就算原始人意外开窍,琢磨出攻城锤都撞不开。
最重要的是,在夏季末,白帝城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