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这东西还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氮肥。
cac?+N? → cacN?+ c
把石灰氮放进水中加热,就能生成碳酸钙和氨气。
原理是就是如此,非常简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消耗降低反应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即可。方法有很多,比如燃烧根碳棒之类的。
反正白帝在大三伏天里,带着一众女官和族中工匠,折腾到了初秋,才把制冷机原型机造出来,还在密林研究所,建了座电石制氨生产线。
至于为何把制氨生产线设在密林研究所,因为氨不光能做制冷剂,还是重要的化肥原料,以及极为便捷的制作硝酸。
简单来说,让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然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既能得到硝酸,非常方便。
甚至用硝酸可以直接和碳酸钾反应制作硝酸钾,获取硝酸钾也变得容易起来。
只要能源、燃料、原料充足,想要多少有多少。
从此,白帝的化学工业一次性摆脱了,漫长且低效的堆硝肥、熬鸟粪,制作硝酸钾,然后再从黄铁矿中提炼硫磺制作硫酸的复杂弯路。
直接利用硝酸和甘油反应,就能批量生产爆炸物。
同时又由于制作出了制冷设备,硝酸甘油再也不是季节限定产品,全年都能生产,产量成倍提高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而大幅减少。
科学发展就是如此,民用、工业、军用都是互通的,点开一个关键科技节点,各个方面都有可能获得极大提升。
谁能想到这一切的初衷,仅仅是白帝夏天想吹空调呢。
……
姬元15年 秋
空气中充满了肃杀之气,已经有些天没看见炎族的商队了,倒是见到些零星的难民,拖家带口的寻求庇护。
北方持续的干旱,粮食欠收,一些较浅的小河甚至出现了断流。
他们连自己吃的口粮都不够,更别提拿来贸易了。
早在夏末炎族人就有预感,售卖矿石资源换得的钱,全用来购买最便宜的陈粮运回北方各村赈济。
还好前些年,白帝城一直在扩建粮仓,囤积粮食,这次终于好好的清了一次库存。
旱灾对白帝城的农业影响基本为零。
依靠长江建城的优势显现出来了,就算一连几个月没下雨,它的水位甚至都没怎么下降。
而且族人平日里兴修水利,大家甚至用砖石水泥建了渡槽,把引水渠修到了天上。
本就没怎么依靠人工灌溉,沿江的大片农田依旧丰收。
居民就算不依靠炎族的粟米、大豆,依然生活富足饿不着,只不过是今年秋季的酒产量略微降低了。
城中无事,白帝挑选了6名身体素质最棒的女官,一起骑着马,赶往阪泉观战。
这千古第一战,白帝无论如何都不想错过。
春天派出去的商队,受到了炎族各村的热情款待,不但打听清楚了战场位置、决战具体时间,还把附近的地形画的清清楚楚。
并在附近山头找了一处最佳观影点,原地伐木造营开路,用几个月的时间,给白帝在荒野山头开辟了个观战台,和临时休息处。